各学院:
毕业离校前期是大学教育培养的最后环节,也是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的阶段,为确保毕业生离校之前的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健康和谐、温情缱绻的毕业环境与氛围,增进母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情感,特将2010届毕业教育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毕业教育时间
2010年5月初—2010年6月底
二、教育主要内容
(一)日常教育
毕业离校期间要尤其重视毕业生的日常教育,各学院要针对毕业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以“关爱”毕业生为工作出发点,以做好毕业生离校服务工作为基础,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教育手段,从学院文化构建和历史积淀的高度规划好学院层面的毕业教育系列活动。要重点开展增进毕业生与教师、毕业生与学院和母校之间情感的活动,针对性地组织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在校学生等不同层面与毕业生之间的座谈会或联谊会,发动班主任、学生干部精心策划和组织班级为单位的毕业纪念活动。要真正将毕业生日常教育管理融入到情感互动之中,切实增进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促使若干项活动载体能够成为学院得以传承的文化。
(二)典礼教育
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是毕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学校三大盛典之一。更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其教育内涵,学校将按照隆重热烈、典雅庄重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毕业生家长参与毕业典礼的积极性,以期使所有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上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各学院应根据学校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的安排,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强化策划意识,创新和丰富毕业教育活动载体,注重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毕业教育的经典模块。
(三)文明、安全教育
为保证和维护毕业生离校前学校的稳定和良好秩序,各学院应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所有毕业生的去向和思想动态,要特别关注和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发展困难的学生,针对地帮助其解决求职择业、情绪调整等具体实际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要督促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大力倡导文明离校之风。同时,各学院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期的值班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定紧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做到2010届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
(四)校友意识教育
各学院应充分认识毕业生教育即校友意识教育,将毕业教育活动与校友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校校友办的具体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生校友意识教育活动,在做好2010届毕业生校友信息汇总工作的同时,精心选拔在学生中威信较高、凝聚力较强、热爱母校、热衷校友工作的毕业生担任校友工作联络员,并通过其帮助毕业生与地方校友会取得联系,要号召毕业生积极开展“三个一”毕业纪念活动,即:“为母校提出一份好建议、留下一件好作品、打造一个好形象”,引导毕业生饮水思源,树立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母校的情怀,激发毕业生荣校、回报母校的情感,营造和谐缱绻的毕业氛围。
(五)其他教育
各学院要根据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要求,针对性做好在校期间向银行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帮助其详细了解个人信用记录、助学贷款还款确认手续等相关知识,按要求做好办好毕业后还款申办的有关手续。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毕业生应征入伍宣传发动和服务工作,等等。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要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学院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毕业生教育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毕业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温情的离校氛围。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各学院要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落实到毕业生离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关心毕业生、服务毕业生为宗旨,组织毕业生有序地办理离校手续,切实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毕业生按时、规范、有序离校。
(三)广泛动员、形成合力。毕业教育工作,不仅要发挥学生工作线的作用,更要依托于家庭、社会大环境,广泛动员全体老师、家长从不同角度发挥作用,形成全方位育人局面。
(四)务求实效,及时总结。各学院要认真分析2010届毕业生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及所将发生各种安全稳定隐患,着力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引导和服务工作,要务实教育内容,创新途径载体,确保教育成效。毕业生离校工作结束以后,各学院要及时进行全面总结,并书面报送学生处。
二〇一〇年五月六日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