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为指导和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关键性转变,为大学生涯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学校将实施2010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按照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工作要求,整合各方力量,拓展新生教育资源和渠道,为2010级新生提供最优良的成长成才“导航”服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育主题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二、教育时间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
三、教育内容
1.大学理想教育。集中邀请校内外的名师大家做“弘德励志”专题教育,组织开展“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 的校友马云精神学习等活动,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理想。
2.大学文化教育。通过组织隆重的开学典礼、品牌校园文化展示、图书馆专题教育等活动,集中展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使新生真切感受大学文化和学校“艺术校园,人文学堂”的底蕴。
3.校情校史教育。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观看百年校史片、学唱校歌等途径,了解学校光荣悠久历史,领略名师风范校友风采,感悟学校百年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展现学校近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深入宣传我校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宏伟目标,增强师大学子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责任感。
4.大学学习教育。组织实施新生综合导师制和学长制,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促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习惯,共同营造优良学风。
5.学科专业教育。组织院士、院长、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开设学科专业导论课,提高专业导论课的针对性,同时,要充分展示学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专业仪器设备、人才培养方案及知名校友情况等,使新生对所学学科专业有全面了解,并让学生在课程中体会到研究和发现的快乐,促使学生热爱专业,激发学习热情。
6.文明修身教育。通过开设礼仪修身讲堂、组织开展隆重的集会典礼活动和礼仪社交活动等等,结合生活德育工程的实施,开展系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发新生对大学生自身形象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改变整体校园文明环境。
7.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新生心理测试,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具备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帮助适应困难等心理困惑的学生了解求助途径,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以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8.学会生活教育。充分重视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新生导师、学长要深入新生宿舍,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后勤服务集团的联系和配合,同时强化教育管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共处。
9.法规校纪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加强对行为规范、学籍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分、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学习,引导新生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10.安全知识教育。重点做好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四个方面的教育,特别提醒新生不要随意观潮,严禁下江堤游玩,并通过观看专题教育片、听报告和签发安全教育告知书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另外,在新生中开展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工作。
四、基本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新生特别教育计划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对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人员落实。
2.统筹资源,分工协作。学工部负责学校新生特别教育的指导、协调、总结、考核等工作,同时承担全校性迎新工作、开学典礼,组织开展以理想教育、励志教育、人文教育为三大主题内容的新生特别教育讲座。各学院要明确新生特别教育的成果性目标,制定详细周密的教育计划扎实推进。要充分整合校院两级教育资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体现本学院学科专业的特色。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学院作为新生特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心策划迎新周的工作。要制定迎新周的工作计划,精心策划新生接待日等方案,关注所有工作细节,营造隆重热烈的迎新氛围,集中展现大学文化,各学院学科专业导论要由学院领导带头,组织最优秀的教师参与,让新生从充分认识大学、了解大学过程中,感受大学精神,激发其学习成才的激情。
二是要充分体现关爱学生的氛围。全校要以新生特别教育计划为契机,集中展现学校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理念,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认真组织做好新生综合导师工作,密切师生联系,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要全面提高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工作水平,让新生产生对学校由衷的信任。
三是要重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成长意识,引导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自我教育活动,要积极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作用,要继续扎实做好学长制工作,发挥学长在新生中引导作用。
四是重视教育载体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在注重新生教育载体多样化的同时,要重视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院特点,不断创新优化一些传统活动,不断充实逐步形成学院思政教育的品牌。
五、其他事项
1.学校层面组织新生特别教育系列讲座(附件一),各学院根据讲座时间和内容可以选择性参加,以作为学院新生特别教育计划内容,
2.本学期末,学校将组织开展学院新生特别教育工作的总结交流和评优奖励。
二○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一:2010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迎新特别教育周安排
附件二:2010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励志讲座参加申请表
附件三: 2010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弘德励志”讲座系列安排
附件四:新生始业教育周与军训教育期间各学院新生安排一览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