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第一线2012第4期
作者:学生发展与服务部 浏览次数:561 发布时间:2012-07-04 11:30:59

 

学 工 第 一 线

 

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攀登工程项目工作简报

4期(总第4 期)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服务部      20111231


 

本 期 导 读


 

学工聚焦

高校学长制——新生扬帆起航的避风港

学生社区里的爱——“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学生社区管家评选活动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

学院风采

◆“硕果”长存·“花”有余香——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成功背后的故事

理学院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

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先锋人物

立德树人,献身教育——记首届“十佳班主任”阿里巴巴商学院潘洪刚

简讯

【学工聚焦】


 

高校学长制——新生扬帆起航的避风港

钱塘江边,惠风湖畔。茂盛的树木与崭新的建筑,一排排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实验室,还有偌大的图书馆。这是我们的校园。怀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我们来到这里,开始我们的旅程。准备着,要扬帆起航。

然而,无助、彷徨、生疏、陌生……一切不适应感随之而来。这时候,一双双温暖的手向我们伸出,伴着一声声叮咛,一次次问候,这是属于新生的避风港——新生学长制。

 

为了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关爱的环境,为新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特推出并积极实行“新生学长”制度,即为新生班级配置若干高年级的学长,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学长制实施近10年来,工作方法、工作覆盖面也正在逐年改进,不断为新情况制定出新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生学长制的作用,了解新生学长制的实施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为新生的适应与发展作出切实可行的帮助,学生发展与服务部专访了2010年优秀学长,并对其突出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通过层层选拔,我们才站在新生学长的岗位上”

新生学长,是新生接触大学的纽带。开学前、开学时一直到开学后,新生学长需要经常为新生提供帮助,接触最多,也最为密切。然而,要成为一名新生学长,需要符合学校学院的各项要求:包括学习成绩,活动参与情况,工作经验与能力等等。因此每个学院领导对于选拔都极为重视。

首先,需要提交报名表,学院会根据报名表的填写筛选出一部分人来进行下一轮的面试。接着,每个学院将会派出书记、团委老师、辅导员、研究生等来进行面试,根据面试情况来进行小组的讨论。接着,根据你在每一次的表现来确定你是否合格或者优秀。最后,被任命为新生学长的同学还需要进行新生学长的培训。臧倩,来自健康管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092班学生,现任学院预防医学111班学长。她说:“当初选择去担任新生学长是为了回报感恩,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确是通过层层选拔,我们才站在新生学长的岗位上。选拔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各方面考验着你是否有能力去带领一批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自阿里巴巴商学院的09级胡怡虹笑称,新生学长的面试就如同过五关斩六将一般,能成为网销111班的新生学长确是十分不易。


 

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

还没来得及兴奋,接踵而来的工作就让学长开始忙碌。新生档案的归置,新生到校时间、方式的确认,新生信息的登记,新生家庭情况的初步了解……面对繁琐的任务——新生的各种资料进行登记和整理——需要付出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开学之后的工作显得更加井井有条,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新生来到学校,新生学长又接到各种工作:去车站迎接新生、为新生的入住进行打点、替新生解答生活上学习上的零零碎碎的问题……对于提前报到的新生与开学的那几天来到的新生,新生学长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与努力去迎接他们,让新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学院的关怀。钱江学院安全知识的普及、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素质拓展与团辅活动、外国语学院充满爱心的热线电话、初等教育学院独具特色的手工立体的祝福卡片都使新生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陌生感与孤独感。

紧接着,新生的军训开始了。新生学长就好像是一袭凉爽的风吹拂着新生疲惫的心,像温暖的阳光始终陪伴在新生左右。军训的日子,学长们丝毫没有懈怠,反而比平时更加辛苦。因为突如其来的状况,随时都会发生,新生学长的责任就是处理问题,并将问题的后果最小化。

来自护理学院的学长代表孙建红回忆起当初那段有点辛苦有点疲惫、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的时光。一天夜里8点左右,我们班里的一名女生突然开始上吐下泻,发烧了。考虑到她可能是军训中的疲劳与水土不服,于是,孙建红马上来到她的寝室,背着她奔向最近的东方医院。排队挂号,医院门诊,付费取药,排队挂点滴……她像妈妈一样跑前跑后,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还帮着去买了粥,等陪着挂完了点滴,已经11点了。于是,她又陪着回到女生寝室,叮嘱着要注意的事情,啰啰嗦嗦嘱咐了一大堆。最后,她回到寝室,还是不放心地打来了电话。“虽然很辛苦,有时候总觉得想放弃了,但是心里想着新生们的每一句谢谢,每一个纯真的笑,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

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能够让他们有家的感受,给新生带去爱的享受。如此朴素的想法,支撑着他们为新生学长这个岗位而无私奉献着。


 

三岁一代沟,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新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莫名的好奇。而担任新生学长的多数是09级的同学,在爱好与思想观念上难免会有所出入。然而,来自政治经济学院的学长却笑着回答,“虽然说三岁一代沟,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来化解存在的不了解与误解”。从新生来到之前建立的班级QQ群,微博、人人,到后来的下寝室了解情况,在之后的正常学习中,跟随新生一同进行晚自习的学习,班级活动与“破冰”活动的举办……这些对于了解新生的情况,增进彼此感情,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对于新生来说,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姐姐或者哥哥,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都乐意来找我们,而我们也十分高兴能够为他们解决问题。”

法学院的杨丹是法学院2010级优秀学长的代表,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长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及时与新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新生的帮助可能远远大于班主任的帮助。她回忆道,当时她所带领的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毫无概念,甚至排斥这个专业,一心一意地想转专业,以至于无心于专业的学习,这可把她急坏了。于是,她找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她们对于专业的认识与想要转专业的原因和意向。在摸透情况后,她耐心向她们讲解了专业的特点、前景,最后,她以自己的经验与了解为新生分析现状,告诉他们无论怎样都要学好现在的专业,以接受的心态去学习了解这个专业,同时在课余时间涉猎自己心仪的专业,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来思量自己更适合哪个专业,再做出选择,绝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而导致将来的后悔莫及。

新生学长像一盏盏的启明灯,照亮了新生前行的路;像迷失者的地图,指引着新生走向成功。新生学长的力量虽然不大,却为新生的成长与成才吹去希望的风。


 

大学四年或长或短,有一天我们终将像那些花儿一样,聚散天涯。岁月像是投影在画布上灰白的阴影,岁月斑驳。当往事都已定格为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忆当中那个第一次在车站接我们的人,那个第一次告诉我们可以在超市购买手机充值卡的人,那个第一次给我们解答大学里的迷茫困惑的人,依旧,笑容明媚。我们感恩铭记,也必当传递延续。(褚燕清)


 

学生社区里的爱

——“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学生社区管家评选活动

近年来,我校积极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努力争创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在实践中践行着办学目标。现阶段,我校主动应对学生工作和学生社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构建“六位一体,三全育人”的“学生社区”,正在为打造平安和谐的大学生社区而不断探索努力。

学校特别强调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三全育人”的理念也渗透到了学生公寓与社区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社区中的所有学生不仅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学院领导的关爱,也有来自社区管家的关心与爱护。第一届家园文化节暨第五届学生社区嘉年华活动之“我最喜爱的社区管家”评比圆满结束,优秀的社区管家也得到了师生的共同认可。


 

她们的24小时

她们是一群无比平凡的人:社区大厅的值班人员,社区打扫的清卫人员,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开门、关门、值班、打扫、清洗。但是,她们却是一群不平凡的天使:用充满爱的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学生,守护着她们的家,为了学生的生活琐碎而辛苦操劳着。“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关心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服务无止境,努力做到更好”是她们的工作格言。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每一句质朴而动人的话。四年来,在外求学的学子,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麻烦,第一时间为他们送上帮助的正是社区里这一群群美丽的天使。

她们平日里的24个小时大都是在宿舍楼里度过,上午700-1130和下午1:30-5:30是她们的工作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爱。当选为“我最喜爱的清卫”的10号楼刘世琴阿姨平时负责打扫楼道与楼梯的整洁,开关楼顶的门,每天至少要把洗衣机微波炉擦一次,有时候同学们频繁地用了微波炉,阿姨就要频繁地擦。“这些活儿看起来很平常很简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寝室楼都是7楼,这一上一下就要花掉好些时间。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如此简单,如此琐碎,但是阿姨却凭借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宿舍里孩子的责任坚持下来,默默无闻,却也令人心生感动。“用劳动打造清洁,用态度获得认可”,她这样说,也确实做到了。

在生活中渗透一种责任,生活就赋予我们一些感动。她们的24小时,就围绕着责任、坚持与爱,书写着一个个平凡却无比美丽的故事。


 


 

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

军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破了,就帮着缝缝补补;

当楼上楼下的同学因为小事闹矛盾了,就帮着调解调解;

每当寝室里的电灯电扇坏掉了,就马上帮着联系维修人员;

冬天到了,应同学要求,在下班之后帮忙打毛衣,织围巾;

……

她们并不是母亲,却像母亲一样对学生无微不至。

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她们并不美丽的容颜,却有着专属于母亲的迷人祥和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像是一缕明媚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杭师大学子的心上。

我最喜爱的大厅”2号楼的杨胜男阿姨虽然刚刚来到杭师大,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学生的爱,也正因为她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这时是凌晨2点,正在楼下熟睡的杨阿姨突然接到消息,一名学生从床上掉下来,口吐白沫,身体弯曲。情况十分紧急。杨阿姨草草穿好衣服来到学生的寝室,她仔细检查了学生的状况,凭借以前的救护经验,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救护电话,并且在救护人员未赶到之前为学生调整姿势,替学生稍稍调整呼吸,做好了最基础初步的急救。终于在15分钟之后,救护车赶到。事后,从主治医生那里得到消息:多亏杨阿姨的沉着冷静与急救得当,才能使病人并无大碍。

提起14号楼综合清卫员于秀玲阿姨,14号楼的学生无一不热情地称她为“于阿姨”,在学生的心目中,于阿姨就像是母亲,在她们需要关怀,需要爱的时候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不计付出,不计代价,也不图回报。煎药是综合清卫员平日里最常做的工作,但于阿姨都会把它做得很精细。她会向每个来煎药的同学询问具体的要求,比如煎药的次数、药渣的处理等等,然后记录在案。在煎药的过程中,她认真地看管,生怕把药煎糊了,耽误了孩子们的身体。有时虽然已过了下班时间,但只要同学的药还没煎好,她总是会等着直到把药煎完为止。爱,就是把她们放在心上。于阿姨关爱学生,其细心之处可见一斑。

王莉莉阿姨有时34点起床,只是为了替晚归或早出的研究生们开门;葛英凤阿姨在巡楼时发现有“水漫寝室”,主动收拾,只为给孩子们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张亚莉阿姨在勤工的学生有事不能来“上班”时,她总是能够主动地去坐大厅……

天使们的美,让所有人相信了世间的美好。社区管家们的付出,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来自学校与社区的关爱。回以那些关爱,惟有一声声的“阿姨好”与“阿姨,再见”,惟有在阿姨们擦窗户擦玻璃时温馨的提醒,惟有在过年过节时陪着想家像孩子的阿姨们聊聊天……

她们,有着普通却不平凡的24小时;她们,用微笑真诚面对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辛勤耕耘,无私付出,挥洒汗水却不邀功、不请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有一天我们离开校园,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一群天使,在杭师大的校园里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与无尽的爱。而这些都将定格在我们的回忆中,不曾消逝。(褚燕清、李楠、陈晓俊、陈雅)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

日前,由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和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向就业看齐——2011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首场论坛以“找工作,你懂的”为题,共吸引来自我校、浙江理工大学的近500名师生到场聆听。论坛既提供了最新的就业政策和HR、企业老总的经验之谈,还有传奇学姐“现身说法”,现场PK实战招聘”,让不少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浙江省教育厅教育发展中心学生就业工作部副主任蔡小忠、杭州绿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杭州房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涛、美国虹软杭州公司人事经理李黎以及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伟波出席论坛。

论坛上,蔡小忠就2012年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趋势作了简要介绍。他认为,2012年的浙江高校毕业生仍将面临四个方面的压力:从人才供给看,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人口远大于就业岗位;从人才需求看,浙江省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明年人才需求存在不稳定因素;从人才培养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很严重,高校提供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从人才公共服务看,我省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孙海涛告诉同学们,决定一个人成绩的是做一件事情的意志和毅力。林东则提出员工要“想老板之所想”,要与老板成为合作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李黎站在一个资深HR的角度强调,一个好的职员要有好的就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我校人文学院2008级的吴星星也跟现场同学分享了她的求职过程和成功秘诀。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现场招聘“实战”,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群现场招聘人力资源实习生一名。(方莉)


 

【学院风采】


 

硕果”长存·“花”有余香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

科研创新成功背后的故事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1年度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中,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参赛的队伍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第八名的荣誉。同时,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5支队伍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5年来,我院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达57项,仅“挑战杯”这一赛事,我院就连续斩获一等奖3项,还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奖项共3项,省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属高校创新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近5年来,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26篇。正是学院多年来秉承“笃学·尚行·和谐·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取得上述丰硕的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优秀科研老师示范教育,办好开放实验室,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担任科研助手等手段,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目前,学院已实现大二所有学子们全部进入实验室,这样100%科研参加率的实现,还源自于教务科制定的以科技竞赛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像白坚和团队的其他5名队友从大一就开始了实验室的科研助理活动,指导老师也以研究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他们会定期举行读书报告,总结一个月的实验成果、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解决。在这样的长效培养机制下,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论文写作、语言表达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像“挑战杯”已经发展成为我院学生科技创新的普及性大赛,并形成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课外科技赛事,如新苗人才、生物科学竞赛等。

学院合理运用现已初步形成的以院士领衔、高端人才为学科方向负责人、优秀博士(后)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并建立一个制度激励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充分激发学院、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需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院现初步形成了以院士领衔、高端人才为学科方向负责人、优秀博士(后)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双聘院士1名,“千人计划”人选2名,长江学者2名。他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创新培养模式、科学分类指导、强化创新意识等多项措施,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如何带动学院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亦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如在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中,明确将学生论文、学生专利、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学科竞赛计入考核指标。像王慧中老师已连续五年带着本科生科研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唐斌老师的五支本科生科研团队分别取得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奖项。

学院还以颁发REACH奖学金和举办学术性活动等为突破口,搭建平台和机制,让创新成为常态。除了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学习等手段,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技环境。在这里,规模化、制度化的大型讲座、学术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成为全面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原动力。通过生物科技节、志愿者服务和学生活动,号召全院同学紧密结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投身于各项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像每年一届,规模大、参与面广、内容丰富的生物科技节,包含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系列活动,以“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指引,突出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这样的意义已远远不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倡导学习之风、研究之风,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总结会上,本科生科研工作的负责老师也表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成绩的取得有如花儿绽放,绚丽而美好,那是对学院在创新科研工作制度上的肯定,这样机制的长效积累,有如硕果般一直长存。老师还表示会继续在之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品牌,继续保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势头。在今后学院教学改革、管理举措、政策导向上,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元素,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更多、更大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并不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软实力。始终坚持“笃学·尚行·和谐·卓越”的精英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开拓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程心皓、吴辛春)


 

理学院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

贫困生资助体系

为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成人、成长、成才,理学院着力打造“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培养”、“他助—自助—助人”、“无偿资助—有偿资助”等资助理念和模式。

该院把“助困”的重点放在经济上的帮扶,在“奖、贷、勤、减、免”的基础上,设立了“心意”补助金,主要对同学中临时出现的家庭变故、生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经济困难进行帮助。把“扶志”的重点放在励志和感恩,实施了“十六小时服务社会”计划和“里仁讲堂”励志论坛,通过身边的学生干部、自强人物、学科竞赛获奖者、创新创业获奖者等典型人物,使学生学会感恩和担当。把“强能”的重点放在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星”评比、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资助和学生考级考证资助等,表彰在学习、工作、生活、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成人成才。

据悉,该院提出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旨在通过该资助模式的构建,即实现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实现自我解困。(钟慧敏)


 

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

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健康青春,由我做主,携手共进,向“零”艾滋迈进。125日晚,由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承办的“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下沙校区望道厅举行。浙江省卫生厅副巡视员郑伟出席大赛,省红十字会、疾控中心相关领导及市卫生局、红十字会、疾控中心相关领导等也应邀出席。

浙江省卫生厅巡视员郑伟在讲话中指出:艾滋病作为世界性的重大传染疾病,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国家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我省相关部门也齐抓共管,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创造零艾滋的社会环境。希望广大高校学生以本次大赛为起点,积极宣传防艾知识,做同伴教育的接班人。

大赛评委玛丽斯特国际组织你我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刘桂珍,表扬了参赛选手以创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语言传递防艾知识,参与同伴教育,并鼓励高校学子积极行动,宣艾防艾,做健康生活的主人。

本次大赛所有参赛人员均为在校的防艾志愿者,经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共有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六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决赛分为风采展示、专业比拼和模拟主持3个环节,参赛选手以简短精炼的自我介绍、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生动大方的临场表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最终浙江大学代表队夺得大赛冠军。

据悉,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红十字会、杭州市卫生局、杭州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承办。

同伴教育是一群具有相同或相似年龄、背景、经验和价值观且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在同伴中开展有关性、艾滋病、行为选择等内容的讨论和活动,引导同伴交换意见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同伴内部相互传递敏感信息的途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普及。(姜雯雯)


 

【先锋人物】


 

立德树人,献身教育

——记首届“十佳班主任”阿里巴巴商学院潘洪刚

他常说,“工作如果没有激情就等于身体失去了灵魂”。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愿意将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经营,

他的生活每天都是快乐的,他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

他为人敦厚朴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更是因为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他躬行着立德树人、献身教育的师道,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他就是阿里巴巴商学院电商093班班主任潘洪刚老师。正是由于款款真情待学生,一片真心向学生,他赢得了学生的广泛爱戴。他自20093月进入阿里巴巴商学院任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有自己的理念:并不是学历越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一、行思比翼,探索革新之法

可以说,潘洪刚老师的工作方法就是“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因势制宜、因‘励'制导,整合资源、重点引导”。

1.关爱学生。面对着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潘洪刚摒弃了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抓住一切机会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与学生交往的时时刻刻,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学生的心里。

潘洪刚把自己的办公地点“发展”得无处不在。从教师办公室,到路边、食堂、运动场,到处都能看到他与同学谈心的身影。他只有一张办公桌,却有无数个“聊天室”,随时随地与学生交心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2.以身作则,润物无声。潘洪刚从来没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定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加班或者没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完成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学生们都说,”与其说办公室是潘老师的第二个家,不如说家是他的第二个办公室”。只要学院的学生打电话约谈,潘老师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有一天晚上学生打电话给潘老师,潘老师为了能解答好学生的问题,从住处赶到学校,为这位学生解答疑惑。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因为与同学有矛盾处理不好,潘老师主动找这几位同学沟通、谈心,帮助他们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阿里巴巴商学院的教师办公室里经常看到潘洪刚老师与学生促膝谈心的身影。

3.因势制宜,因“励”制导。利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的关键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总是乐于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利用那些边边沿沿的“业余时间”和同学们交流。一个学生回忆说,“学期初,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他就和我们聊诚实守信的意义,告诉我们今后要怎样承担责任,再到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人。”他就是这样见缝插针地将思想工作做到了极致。 

二、追求卓越,领航成才之路

潘老师常常说,做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思想上生活上引导学生,将学生向优秀”导”、向卓越”导”;学生,不仅要成才,更要成为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竞争与合作,是班主任助推个体依集体成才、集体靠个体卓越的有效途径。

1.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在潘老师的班级中,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业有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不同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潘老师通过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方式,将偶然变成了必然。

2.身体力行,实践育人。潘洪刚尽可能的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他带领的“爱发芽暑期实践队”利用暑假时间奔赴山东进行支教活动,受到校团委的表彰。在2009年淘宝年会、2010年淘宝年会、2011510日“阿里巴巴日”、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国电子商务研讨会等重大社会活动中,他的学生几乎全员报名应征志愿者,希望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志愿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这种良好风气在他的班级里蔚然成风,成为了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用情育人,传递博爱之举

在班主任工作中,以情动人、以德育人胜于以章律人、以言训人。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就必须心系学生、善解人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2009年开学之初甲型流感爆发,学校决定新生推迟一周报到,潘洪刚老师被指定为新生电商093班的班主任,他逐一打电话给每一位同学或其家长,告知推迟报到事宜,并耐心地说明原因。他这种负责的态度,给还未见面报到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老师常说,“工作如果没有激情就等于身体失去了灵魂”。潘老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愿意将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经营,因此,他的生活每天都是快乐的,他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激情离不开目标和理想,在工作中,他逐步地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将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

潘洪刚老师为人敦厚朴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是因为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2010年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简讯】

1124日下午,学生发展与服务部在成长指导中心举行了“新生学长,共话学长制” 交流活动。学长代表分别就学院所作的新生工作内容与特色,困境与措施进行分享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系统的梯度的培训,学长制将成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有利保障。

1124日晚,第四届树人杯辩论赛决赛在图书馆副馆望道厅举行。决赛辩题为“大学教学楼商业冠名利弊何者更大”,法学院辩论队对抗战材化学院辩论队。最终,法学院辩论队摘得桂冠,材化学院获得亚军,人文学院获得季军。

1125日晚,杭州师范大学第三届REACH(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行政楼叙伦厅举行。由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领等众多知名校友,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志军等学校相关领导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相关领导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学子颁奖。共颁发了道德风尚奖、学业优胜奖、创新创业奖、社会工作奖和文艺体育奖5个奖项,共10位同学获奖。

1130日晚,在行政楼叙伦厅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平安相伴”为主题的安全知识竞赛。大赛涉及到消防知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盗窃案件、抢劫案件、诈骗案件、非法传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把安全教育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的过程,切实推动了学生安全教育的普及开展,提高了校园平安建设的整体水平。

由学生发展与服务部主办、总务部后勤管理处公寓服务中心和理学院学工办承办的“我的空间无限精彩”新生寝室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各个学院的六十多个寝室参加,共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创意、最佳环保、最佳温馨等共计35个奖项。

121日上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在四号实验楼党员之家举行了“爱心传递,给力学长”——2011级新生专业课补习活动启动仪式,学院希望通过2009级学长补习授课方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们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力主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院。

122日下午,艺术楼开展了2012届毕业生才艺展演活动和学生书画手工作业展。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栓博士一行,各市县区教育局领导,各小学和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纷纷出席本次展演,两项活动展示了初教学子功底扎实,精研六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为初教毕业生就业推波助澜。

为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和职业观,理学院积极创新始业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思考感悟”新生分类引领工程。据悉,分类引领的所有项目以菜单的方式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自主选择,意在帮助同学们明确职业选择,提高综合能力。

学工部、心理辅导基地有关专职心理教师于121日、2日、6日分别走访了临床医学院等9个二级心理辅导站试点学院,重点深入了解了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站情况及学院需求,力求帮助学院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还对2011级新生心理普测结果进行了双向反馈,并就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体制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213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新辅导员座谈会在教学区C506召开,2011年新入职的辅导员们分享了近期工作的心得体会,介绍了工作职责、内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1213日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钧儒厅举办了心协十周年晚会暨十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闭幕式。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作为学校较为特殊的社团,一直以关爱他人和服务大众为出发点,努力为广大同学的健康成长服务。


 

 

报: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学生处,市教育局高师处

送:校领导

发: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联系方式:0571-28862988

投稿邮箱:xfbtxg@163.com


 

 

 

17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

学工第一线2012第4期

· 2012-07-04

 

学 工 第 一 线

 

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攀登工程项目工作简报

4期(总第4 期)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服务部      20111231


 

本 期 导 读


 

学工聚焦

高校学长制——新生扬帆起航的避风港

学生社区里的爱——“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学生社区管家评选活动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

学院风采

◆“硕果”长存·“花”有余香——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成功背后的故事

理学院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

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先锋人物

立德树人,献身教育——记首届“十佳班主任”阿里巴巴商学院潘洪刚

简讯

【学工聚焦】


 

高校学长制——新生扬帆起航的避风港

钱塘江边,惠风湖畔。茂盛的树木与崭新的建筑,一排排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实验室,还有偌大的图书馆。这是我们的校园。怀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我们来到这里,开始我们的旅程。准备着,要扬帆起航。

然而,无助、彷徨、生疏、陌生……一切不适应感随之而来。这时候,一双双温暖的手向我们伸出,伴着一声声叮咛,一次次问候,这是属于新生的避风港——新生学长制。

 

为了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关爱的环境,为新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特推出并积极实行“新生学长”制度,即为新生班级配置若干高年级的学长,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学长制实施近10年来,工作方法、工作覆盖面也正在逐年改进,不断为新情况制定出新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生学长制的作用,了解新生学长制的实施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为新生的适应与发展作出切实可行的帮助,学生发展与服务部专访了2010年优秀学长,并对其突出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通过层层选拔,我们才站在新生学长的岗位上”

新生学长,是新生接触大学的纽带。开学前、开学时一直到开学后,新生学长需要经常为新生提供帮助,接触最多,也最为密切。然而,要成为一名新生学长,需要符合学校学院的各项要求:包括学习成绩,活动参与情况,工作经验与能力等等。因此每个学院领导对于选拔都极为重视。

首先,需要提交报名表,学院会根据报名表的填写筛选出一部分人来进行下一轮的面试。接着,每个学院将会派出书记、团委老师、辅导员、研究生等来进行面试,根据面试情况来进行小组的讨论。接着,根据你在每一次的表现来确定你是否合格或者优秀。最后,被任命为新生学长的同学还需要进行新生学长的培训。臧倩,来自健康管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092班学生,现任学院预防医学111班学长。她说:“当初选择去担任新生学长是为了回报感恩,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确是通过层层选拔,我们才站在新生学长的岗位上。选拔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各方面考验着你是否有能力去带领一批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自阿里巴巴商学院的09级胡怡虹笑称,新生学长的面试就如同过五关斩六将一般,能成为网销111班的新生学长确是十分不易。


 

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

还没来得及兴奋,接踵而来的工作就让学长开始忙碌。新生档案的归置,新生到校时间、方式的确认,新生信息的登记,新生家庭情况的初步了解……面对繁琐的任务——新生的各种资料进行登记和整理——需要付出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开学之后的工作显得更加井井有条,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新生来到学校,新生学长又接到各种工作:去车站迎接新生、为新生的入住进行打点、替新生解答生活上学习上的零零碎碎的问题……对于提前报到的新生与开学的那几天来到的新生,新生学长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与努力去迎接他们,让新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学院的关怀。钱江学院安全知识的普及、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素质拓展与团辅活动、外国语学院充满爱心的热线电话、初等教育学院独具特色的手工立体的祝福卡片都使新生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陌生感与孤独感。

紧接着,新生的军训开始了。新生学长就好像是一袭凉爽的风吹拂着新生疲惫的心,像温暖的阳光始终陪伴在新生左右。军训的日子,学长们丝毫没有懈怠,反而比平时更加辛苦。因为突如其来的状况,随时都会发生,新生学长的责任就是处理问题,并将问题的后果最小化。

来自护理学院的学长代表孙建红回忆起当初那段有点辛苦有点疲惫、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的时光。一天夜里8点左右,我们班里的一名女生突然开始上吐下泻,发烧了。考虑到她可能是军训中的疲劳与水土不服,于是,孙建红马上来到她的寝室,背着她奔向最近的东方医院。排队挂号,医院门诊,付费取药,排队挂点滴……她像妈妈一样跑前跑后,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还帮着去买了粥,等陪着挂完了点滴,已经11点了。于是,她又陪着回到女生寝室,叮嘱着要注意的事情,啰啰嗦嗦嘱咐了一大堆。最后,她回到寝室,还是不放心地打来了电话。“虽然很辛苦,有时候总觉得想放弃了,但是心里想着新生们的每一句谢谢,每一个纯真的笑,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

心里想着过去,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能够让他们有家的感受,给新生带去爱的享受。如此朴素的想法,支撑着他们为新生学长这个岗位而无私奉献着。


 

三岁一代沟,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新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莫名的好奇。而担任新生学长的多数是09级的同学,在爱好与思想观念上难免会有所出入。然而,来自政治经济学院的学长却笑着回答,“虽然说三岁一代沟,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来化解存在的不了解与误解”。从新生来到之前建立的班级QQ群,微博、人人,到后来的下寝室了解情况,在之后的正常学习中,跟随新生一同进行晚自习的学习,班级活动与“破冰”活动的举办……这些对于了解新生的情况,增进彼此感情,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对于新生来说,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姐姐或者哥哥,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都乐意来找我们,而我们也十分高兴能够为他们解决问题。”

法学院的杨丹是法学院2010级优秀学长的代表,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长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及时与新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新生的帮助可能远远大于班主任的帮助。她回忆道,当时她所带领的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毫无概念,甚至排斥这个专业,一心一意地想转专业,以至于无心于专业的学习,这可把她急坏了。于是,她找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她们对于专业的认识与想要转专业的原因和意向。在摸透情况后,她耐心向她们讲解了专业的特点、前景,最后,她以自己的经验与了解为新生分析现状,告诉他们无论怎样都要学好现在的专业,以接受的心态去学习了解这个专业,同时在课余时间涉猎自己心仪的专业,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来思量自己更适合哪个专业,再做出选择,绝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而导致将来的后悔莫及。

新生学长像一盏盏的启明灯,照亮了新生前行的路;像迷失者的地图,指引着新生走向成功。新生学长的力量虽然不大,却为新生的成长与成才吹去希望的风。


 

大学四年或长或短,有一天我们终将像那些花儿一样,聚散天涯。岁月像是投影在画布上灰白的阴影,岁月斑驳。当往事都已定格为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忆当中那个第一次在车站接我们的人,那个第一次告诉我们可以在超市购买手机充值卡的人,那个第一次给我们解答大学里的迷茫困惑的人,依旧,笑容明媚。我们感恩铭记,也必当传递延续。(褚燕清)


 

学生社区里的爱

——“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学生社区管家评选活动

近年来,我校积极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努力争创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在实践中践行着办学目标。现阶段,我校主动应对学生工作和学生社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构建“六位一体,三全育人”的“学生社区”,正在为打造平安和谐的大学生社区而不断探索努力。

学校特别强调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三全育人”的理念也渗透到了学生公寓与社区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社区中的所有学生不仅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学院领导的关爱,也有来自社区管家的关心与爱护。第一届家园文化节暨第五届学生社区嘉年华活动之“我最喜爱的社区管家”评比圆满结束,优秀的社区管家也得到了师生的共同认可。


 

她们的24小时

她们是一群无比平凡的人:社区大厅的值班人员,社区打扫的清卫人员,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开门、关门、值班、打扫、清洗。但是,她们却是一群不平凡的天使:用充满爱的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学生,守护着她们的家,为了学生的生活琐碎而辛苦操劳着。“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关心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服务无止境,努力做到更好”是她们的工作格言。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每一句质朴而动人的话。四年来,在外求学的学子,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麻烦,第一时间为他们送上帮助的正是社区里这一群群美丽的天使。

她们平日里的24个小时大都是在宿舍楼里度过,上午700-1130和下午1:30-5:30是她们的工作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爱。当选为“我最喜爱的清卫”的10号楼刘世琴阿姨平时负责打扫楼道与楼梯的整洁,开关楼顶的门,每天至少要把洗衣机微波炉擦一次,有时候同学们频繁地用了微波炉,阿姨就要频繁地擦。“这些活儿看起来很平常很简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寝室楼都是7楼,这一上一下就要花掉好些时间。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如此简单,如此琐碎,但是阿姨却凭借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宿舍里孩子的责任坚持下来,默默无闻,却也令人心生感动。“用劳动打造清洁,用态度获得认可”,她这样说,也确实做到了。

在生活中渗透一种责任,生活就赋予我们一些感动。她们的24小时,就围绕着责任、坚持与爱,书写着一个个平凡却无比美丽的故事。


 


 

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

军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破了,就帮着缝缝补补;

当楼上楼下的同学因为小事闹矛盾了,就帮着调解调解;

每当寝室里的电灯电扇坏掉了,就马上帮着联系维修人员;

冬天到了,应同学要求,在下班之后帮忙打毛衣,织围巾;

……

她们并不是母亲,却像母亲一样对学生无微不至。

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她们并不美丽的容颜,却有着专属于母亲的迷人祥和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像是一缕明媚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杭师大学子的心上。

我最喜爱的大厅”2号楼的杨胜男阿姨虽然刚刚来到杭师大,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学生的爱,也正因为她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这时是凌晨2点,正在楼下熟睡的杨阿姨突然接到消息,一名学生从床上掉下来,口吐白沫,身体弯曲。情况十分紧急。杨阿姨草草穿好衣服来到学生的寝室,她仔细检查了学生的状况,凭借以前的救护经验,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救护电话,并且在救护人员未赶到之前为学生调整姿势,替学生稍稍调整呼吸,做好了最基础初步的急救。终于在15分钟之后,救护车赶到。事后,从主治医生那里得到消息:多亏杨阿姨的沉着冷静与急救得当,才能使病人并无大碍。

提起14号楼综合清卫员于秀玲阿姨,14号楼的学生无一不热情地称她为“于阿姨”,在学生的心目中,于阿姨就像是母亲,在她们需要关怀,需要爱的时候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不计付出,不计代价,也不图回报。煎药是综合清卫员平日里最常做的工作,但于阿姨都会把它做得很精细。她会向每个来煎药的同学询问具体的要求,比如煎药的次数、药渣的处理等等,然后记录在案。在煎药的过程中,她认真地看管,生怕把药煎糊了,耽误了孩子们的身体。有时虽然已过了下班时间,但只要同学的药还没煎好,她总是会等着直到把药煎完为止。爱,就是把她们放在心上。于阿姨关爱学生,其细心之处可见一斑。

王莉莉阿姨有时34点起床,只是为了替晚归或早出的研究生们开门;葛英凤阿姨在巡楼时发现有“水漫寝室”,主动收拾,只为给孩子们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张亚莉阿姨在勤工的学生有事不能来“上班”时,她总是能够主动地去坐大厅……

天使们的美,让所有人相信了世间的美好。社区管家们的付出,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来自学校与社区的关爱。回以那些关爱,惟有一声声的“阿姨好”与“阿姨,再见”,惟有在阿姨们擦窗户擦玻璃时温馨的提醒,惟有在过年过节时陪着想家像孩子的阿姨们聊聊天……

她们,有着普通却不平凡的24小时;她们,用微笑真诚面对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辛勤耕耘,无私付出,挥洒汗水却不邀功、不请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有一天我们离开校园,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一群天使,在杭师大的校园里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与无尽的爱。而这些都将定格在我们的回忆中,不曾消逝。(褚燕清、李楠、陈晓俊、陈雅)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

日前,由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和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向就业看齐——2011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论坛”在我校举行。首场论坛以“找工作,你懂的”为题,共吸引来自我校、浙江理工大学的近500名师生到场聆听。论坛既提供了最新的就业政策和HR、企业老总的经验之谈,还有传奇学姐“现身说法”,现场PK实战招聘”,让不少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浙江省教育厅教育发展中心学生就业工作部副主任蔡小忠、杭州绿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杭州房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涛、美国虹软杭州公司人事经理李黎以及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伟波出席论坛。

论坛上,蔡小忠就2012年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趋势作了简要介绍。他认为,2012年的浙江高校毕业生仍将面临四个方面的压力:从人才供给看,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人口远大于就业岗位;从人才需求看,浙江省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明年人才需求存在不稳定因素;从人才培养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很严重,高校提供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从人才公共服务看,我省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孙海涛告诉同学们,决定一个人成绩的是做一件事情的意志和毅力。林东则提出员工要“想老板之所想”,要与老板成为合作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李黎站在一个资深HR的角度强调,一个好的职员要有好的就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我校人文学院2008级的吴星星也跟现场同学分享了她的求职过程和成功秘诀。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现场招聘“实战”,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群现场招聘人力资源实习生一名。(方莉)


 

【学院风采】


 

硕果”长存·“花”有余香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

科研创新成功背后的故事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1年度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中,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参赛的队伍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第八名的荣誉。同时,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5支队伍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5年来,我院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达57项,仅“挑战杯”这一赛事,我院就连续斩获一等奖3项,还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奖项共3项,省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属高校创新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近5年来,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26篇。正是学院多年来秉承“笃学·尚行·和谐·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取得上述丰硕的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优秀科研老师示范教育,办好开放实验室,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担任科研助手等手段,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目前,学院已实现大二所有学子们全部进入实验室,这样100%科研参加率的实现,还源自于教务科制定的以科技竞赛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像白坚和团队的其他5名队友从大一就开始了实验室的科研助理活动,指导老师也以研究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他们会定期举行读书报告,总结一个月的实验成果、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解决。在这样的长效培养机制下,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论文写作、语言表达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像“挑战杯”已经发展成为我院学生科技创新的普及性大赛,并形成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课外科技赛事,如新苗人才、生物科学竞赛等。

学院合理运用现已初步形成的以院士领衔、高端人才为学科方向负责人、优秀博士(后)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并建立一个制度激励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充分激发学院、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需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院现初步形成了以院士领衔、高端人才为学科方向负责人、优秀博士(后)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双聘院士1名,“千人计划”人选2名,长江学者2名。他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创新培养模式、科学分类指导、强化创新意识等多项措施,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如何带动学院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亦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如在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中,明确将学生论文、学生专利、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学科竞赛计入考核指标。像王慧中老师已连续五年带着本科生科研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唐斌老师的五支本科生科研团队分别取得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奖项。

学院还以颁发REACH奖学金和举办学术性活动等为突破口,搭建平台和机制,让创新成为常态。除了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学习等手段,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技环境。在这里,规模化、制度化的大型讲座、学术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成为全面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原动力。通过生物科技节、志愿者服务和学生活动,号召全院同学紧密结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投身于各项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像每年一届,规模大、参与面广、内容丰富的生物科技节,包含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系列活动,以“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指引,突出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这样的意义已远远不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倡导学习之风、研究之风,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总结会上,本科生科研工作的负责老师也表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成绩的取得有如花儿绽放,绚丽而美好,那是对学院在创新科研工作制度上的肯定,这样机制的长效积累,有如硕果般一直长存。老师还表示会继续在之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品牌,继续保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势头。在今后学院教学改革、管理举措、政策导向上,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元素,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更多、更大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并不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软实力。始终坚持“笃学·尚行·和谐·卓越”的精英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开拓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程心皓、吴辛春)


 

理学院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

贫困生资助体系

为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成人、成长、成才,理学院着力打造“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培养”、“他助—自助—助人”、“无偿资助—有偿资助”等资助理念和模式。

该院把“助困”的重点放在经济上的帮扶,在“奖、贷、勤、减、免”的基础上,设立了“心意”补助金,主要对同学中临时出现的家庭变故、生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经济困难进行帮助。把“扶志”的重点放在励志和感恩,实施了“十六小时服务社会”计划和“里仁讲堂”励志论坛,通过身边的学生干部、自强人物、学科竞赛获奖者、创新创业获奖者等典型人物,使学生学会感恩和担当。把“强能”的重点放在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星”评比、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资助和学生考级考证资助等,表彰在学习、工作、生活、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成人成才。

据悉,该院提出构建“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旨在通过该资助模式的构建,即实现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实现自我解困。(钟慧敏)


 

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

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健康青春,由我做主,携手共进,向“零”艾滋迈进。125日晚,由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承办的“浙江省暨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在我校下沙校区望道厅举行。浙江省卫生厅副巡视员郑伟出席大赛,省红十字会、疾控中心相关领导及市卫生局、红十字会、疾控中心相关领导等也应邀出席。

浙江省卫生厅巡视员郑伟在讲话中指出:艾滋病作为世界性的重大传染疾病,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国家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我省相关部门也齐抓共管,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创造零艾滋的社会环境。希望广大高校学生以本次大赛为起点,积极宣传防艾知识,做同伴教育的接班人。

大赛评委玛丽斯特国际组织你我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刘桂珍,表扬了参赛选手以创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语言传递防艾知识,参与同伴教育,并鼓励高校学子积极行动,宣艾防艾,做健康生活的主人。

本次大赛所有参赛人员均为在校的防艾志愿者,经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共有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六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决赛分为风采展示、专业比拼和模拟主持3个环节,参赛选手以简短精炼的自我介绍、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生动大方的临场表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最终浙江大学代表队夺得大赛冠军。

据悉,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红十字会、杭州市卫生局、杭州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承办。

同伴教育是一群具有相同或相似年龄、背景、经验和价值观且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在同伴中开展有关性、艾滋病、行为选择等内容的讨论和活动,引导同伴交换意见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同伴内部相互传递敏感信息的途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普及。(姜雯雯)


 

【先锋人物】


 

立德树人,献身教育

——记首届“十佳班主任”阿里巴巴商学院潘洪刚

他常说,“工作如果没有激情就等于身体失去了灵魂”。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愿意将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经营,

他的生活每天都是快乐的,他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

他为人敦厚朴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更是因为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他躬行着立德树人、献身教育的师道,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他就是阿里巴巴商学院电商093班班主任潘洪刚老师。正是由于款款真情待学生,一片真心向学生,他赢得了学生的广泛爱戴。他自20093月进入阿里巴巴商学院任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有自己的理念:并不是学历越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一、行思比翼,探索革新之法

可以说,潘洪刚老师的工作方法就是“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因势制宜、因‘励'制导,整合资源、重点引导”。

1.关爱学生。面对着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潘洪刚摒弃了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抓住一切机会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与学生交往的时时刻刻,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学生的心里。

潘洪刚把自己的办公地点“发展”得无处不在。从教师办公室,到路边、食堂、运动场,到处都能看到他与同学谈心的身影。他只有一张办公桌,却有无数个“聊天室”,随时随地与学生交心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2.以身作则,润物无声。潘洪刚从来没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定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加班或者没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完成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学生们都说,”与其说办公室是潘老师的第二个家,不如说家是他的第二个办公室”。只要学院的学生打电话约谈,潘老师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有一天晚上学生打电话给潘老师,潘老师为了能解答好学生的问题,从住处赶到学校,为这位学生解答疑惑。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因为与同学有矛盾处理不好,潘老师主动找这几位同学沟通、谈心,帮助他们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阿里巴巴商学院的教师办公室里经常看到潘洪刚老师与学生促膝谈心的身影。

3.因势制宜,因“励”制导。利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的关键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总是乐于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利用那些边边沿沿的“业余时间”和同学们交流。一个学生回忆说,“学期初,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他就和我们聊诚实守信的意义,告诉我们今后要怎样承担责任,再到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人。”他就是这样见缝插针地将思想工作做到了极致。 

二、追求卓越,领航成才之路

潘老师常常说,做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思想上生活上引导学生,将学生向优秀”导”、向卓越”导”;学生,不仅要成才,更要成为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竞争与合作,是班主任助推个体依集体成才、集体靠个体卓越的有效途径。

1.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在潘老师的班级中,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业有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不同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潘老师通过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方式,将偶然变成了必然。

2.身体力行,实践育人。潘洪刚尽可能的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他带领的“爱发芽暑期实践队”利用暑假时间奔赴山东进行支教活动,受到校团委的表彰。在2009年淘宝年会、2010年淘宝年会、2011510日“阿里巴巴日”、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国电子商务研讨会等重大社会活动中,他的学生几乎全员报名应征志愿者,希望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志愿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这种良好风气在他的班级里蔚然成风,成为了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用情育人,传递博爱之举

在班主任工作中,以情动人、以德育人胜于以章律人、以言训人。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就必须心系学生、善解人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2009年开学之初甲型流感爆发,学校决定新生推迟一周报到,潘洪刚老师被指定为新生电商093班的班主任,他逐一打电话给每一位同学或其家长,告知推迟报到事宜,并耐心地说明原因。他这种负责的态度,给还未见面报到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老师常说,“工作如果没有激情就等于身体失去了灵魂”。潘老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愿意将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经营,因此,他的生活每天都是快乐的,他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激情离不开目标和理想,在工作中,他逐步地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将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

潘洪刚老师为人敦厚朴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是因为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2010年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简讯】

1124日下午,学生发展与服务部在成长指导中心举行了“新生学长,共话学长制” 交流活动。学长代表分别就学院所作的新生工作内容与特色,困境与措施进行分享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系统的梯度的培训,学长制将成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有利保障。

1124日晚,第四届树人杯辩论赛决赛在图书馆副馆望道厅举行。决赛辩题为“大学教学楼商业冠名利弊何者更大”,法学院辩论队对抗战材化学院辩论队。最终,法学院辩论队摘得桂冠,材化学院获得亚军,人文学院获得季军。

1125日晚,杭州师范大学第三届REACH(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行政楼叙伦厅举行。由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领等众多知名校友,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志军等学校相关领导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相关领导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学子颁奖。共颁发了道德风尚奖、学业优胜奖、创新创业奖、社会工作奖和文艺体育奖5个奖项,共10位同学获奖。

1130日晚,在行政楼叙伦厅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平安相伴”为主题的安全知识竞赛。大赛涉及到消防知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盗窃案件、抢劫案件、诈骗案件、非法传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把安全教育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的过程,切实推动了学生安全教育的普及开展,提高了校园平安建设的整体水平。

由学生发展与服务部主办、总务部后勤管理处公寓服务中心和理学院学工办承办的“我的空间无限精彩”新生寝室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各个学院的六十多个寝室参加,共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创意、最佳环保、最佳温馨等共计35个奖项。

121日上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在四号实验楼党员之家举行了“爱心传递,给力学长”——2011级新生专业课补习活动启动仪式,学院希望通过2009级学长补习授课方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们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力主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院。

122日下午,艺术楼开展了2012届毕业生才艺展演活动和学生书画手工作业展。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栓博士一行,各市县区教育局领导,各小学和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纷纷出席本次展演,两项活动展示了初教学子功底扎实,精研六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为初教毕业生就业推波助澜。

为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和职业观,理学院积极创新始业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思考感悟”新生分类引领工程。据悉,分类引领的所有项目以菜单的方式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自主选择,意在帮助同学们明确职业选择,提高综合能力。

学工部、心理辅导基地有关专职心理教师于121日、2日、6日分别走访了临床医学院等9个二级心理辅导站试点学院,重点深入了解了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站情况及学院需求,力求帮助学院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还对2011级新生心理普测结果进行了双向反馈,并就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体制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213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新辅导员座谈会在教学区C506召开,2011年新入职的辅导员们分享了近期工作的心得体会,介绍了工作职责、内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1213日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钧儒厅举办了心协十周年晚会暨十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闭幕式。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作为学校较为特殊的社团,一直以关爱他人和服务大众为出发点,努力为广大同学的健康成长服务。


 

 

报: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学生处,市教育局高师处

送:校领导

发: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联系方式:0571-28862988

投稿邮箱:xfbtxg@163.com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