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总政参联〔2010〕3号2010年6月28日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征兵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大学生应征入伍数量大幅增加,成为我军士兵队伍的重要来源。胡主席对做好大学生士兵工作十分关注,强调要高度重视,探索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认真贯彻胡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现就加强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战略全局高度重视抓好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
(一)充分认清重要意义。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用任务进一步拓展,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武器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士兵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入伍从源头上提高了我军士兵队伍的基础素质,为部队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管理教育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是着眼形势任务发展、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兵员成份变化、提高部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加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各级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士兵队伍建设长远发展,准确大学生士兵工作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入伍训练、教育管理、选拔使用、人才保留等环节,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士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士兵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同时,坚持科学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大学生士兵与其他士兵工作的关系,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推动士兵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注重打牢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士兵文化基础好、富有理想抱负、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思想比较活跃等方面特点,下大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持久抓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培育,深入开展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职能使命教育,切实打牢大学生士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突出抓好依法服兵役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入伍动机,强化当兵尽义务的观念,严格按照兵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把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需要结合起来,激发建功军营热情。要紧贴形势任务和大学生士兵思想实际,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不少大学生士兵对个人发展、环境条件、福利待遇等期望值较高,容易因愿望与现实的落差而产生思想波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士兵的思想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各种现实思想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现实可能的关系。要搞好心理疏导,广泛开展经常性谈心交心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困惑和消极情结,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要注重人文关怀,想方设法帮助大学生士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三、切实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入伍训练管理。把入伍训练管理作为大学生士兵工作的关键环节,精心筹划指导,周密组织实施,帮助大学生士兵迈好军旅生活第一步。要坚持按纲施训、科学组训,针对大学生士兵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灵活调节训练进度,探索创新训练方法,切实增强训练效果。要严肃带兵纪律,严防简单粗暴,严禁打骂体罚。要挑选文化素质高、爱兵观念强、模范作用好、带兵经验丰富的干部骨干担负新训任务,组织好新训干部骨干岗前培训,增强科学组训和教育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入伍训练管理工作的质量。
(六)严格日常管理。大学生士兵也是普通一兵,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防止把大学生士兵当作特殊群体放任迁就。要加强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强化大学生士兵的法纪意识,增强他们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要严格依法管理,从点滴入手抓好日常养成,规范言行举止,培养他们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意志。要严格执行纪律,严明奖惩,对不思进取、作风纪律松散的要批评教育,对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
(七)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各级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大学生士兵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较强等个性特点,确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要坚持因人施管,尊重大学生士兵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士兵正确处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与充分发扬民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使他们尊重和服从上级,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努力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要教育广大带兵干部骨干坚持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科学带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
(八)合理分配岗位。依据不同专业岗位对士兵学历学历和技能的不同需求,尽可能把大学生士兵安排到部队建设需要的岗位上。要遵循按编配备、量才使用、注重效益的原则,综合衡量大学生士兵的专业和特长,发挥其文化、专业知识优势,尽量安排到对口或相近的专业岗位。对培养周期长、专业技术复杂的岗位,应优先安排自愿较长时间服现役的大学生士兵担任。要加强调配管理,跟踪掌握情况,对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不能胜任本职岗位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大学生士兵的岗位分配,由团级以上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九)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在部队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完成重大任务中摔打锤炼大学生士兵,帮助他们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要加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通过以老带新、互结对子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强化他们的军政素质。要有计划地组织技能培训,通过短期集训、接装培训、送学培养等渠道,提高他们熟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要鼓励和安排大学生士兵在科学文化教育、技术革新攻关和军营文化活动中当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
(十)注重激励引导。鼓励大学生士兵扎根军营、立志成才,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要注重发现和树立典型,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爱岗敬业、钻研本职、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在选取士官和送学、提干等方面要优先考虑。要重视对大学生士兵入团、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符合党、团员条件的要及时发展。要广泛开展比武竞赛、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为他们发挥优长、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五、着力抓好大学生士兵骨干人才的选拔保留
(十一)健全选拔培养机制。着眼我军士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切实把大学生士兵中的骨干人才选拔准、培养好、保留住。建立选拔培养对象制度。旅、团级单位要利用入伍训练、新兵分配、部队执行任务和军事训练考核等时机,有重点地考察大学生士兵德才表现,对符合士官选取、提干基本条件的,按照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基层推荐、机关考察、组织决定的程序,由旅、团级单位确定为士官、提干培养对象,报军、师级单位备案。建立健全跟踪培养制度。对确定为士官、提干培养对象的大学生士兵,要组织定期考察,有计划地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要优先安排士官、提干培养对象参加与任职岗位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层分队长、班长、副班长空缺的,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士官、提干培养对象担任。团级以上单位要建立大学生士官培养对象信息数据库,加强选拔培养的动态管理。
(十二)做好从大学生士兵中选取士官工作。完善优先选取制度,对符合士官选取条件的士兵,同等条件下具有全日制大专毕业以上学历的要优先选取;师(旅)级单位范围内相同专业岗位的士兵,在任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应优先选取高学历士兵。完善人才保留措施,对确定为士官、提干培养对象的,以及现实表现好、任职能力强、自愿较长时间服现役的优秀大学生干部,要重点保留;本人自愿继续服现役且符合岗位编制要求的,原则上保留至服现役满中级士官规定的服役年限。完善授予军衔办法和工资福利待遇优惠措施,对取得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士兵,首次选取为士官的,参照从地方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士官的有关规定授予士官军衔和确定工资起点标准。
(十三)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工作。坚持把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四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工作的通知》(政干〔2009〕273号)等政策规定要求,严格落实提干计划,严格执行标准条件和选拔程序,严格审查把关,切实做到优中选优。对通过全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统一录取且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士兵,以及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士兵,表现优秀的按年度计划选拔为基层干部;对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军队建设急需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毕业生士兵,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
六、加强对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的组织领导
(十四)明确职责分工。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涉及部队教育训练、人才培养、兵员管理、干部选拔和后勤、装备保障等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机关部门密切配合,按职能分工抓好落实。总部和大单位要搞好宏观指导,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军、师级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大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的措施办法,定期分析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倾向性问题。旅、团级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统一组织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指导基层单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十五)加强科学指导。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政策性强,标准要求高,各级要注重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着眼大学生士兵的成长进步和作用发挥,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管理工作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任用机制。要注重总结推广部队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及时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相关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切实提高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水平,确保大学生士兵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