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第一线2013第15期
作者:马秋凤 浏览次数:877 发布时间:2013-11-04 17:19:41

 

学工第一线
 “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攀登工程项目工作简报
2013年第15期(总第16期)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2013年10月30日
 
本 期 导 读
学工聚焦
我校举行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颁奖仪式
◆诺奖得主来校交流互动 引多家媒体关注
◆乌克兰文化艺术走进我校
◆700余个勤工岗位公开招聘 为贫困生打造实践平台
我校朱倩倩同学获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学院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与理学院新同学话成长
◆法学院举行“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
◆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发展:记经管学院举办大一新生心理讲座
新青年价值观大讨论
花样校园,文明杭师:论校园文明骑行,安全出入制度的必要性
育人先锋
范伟杰: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范哥”
学工亮剑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我校深入推进新生“启航计划”
美术学院——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
学子风采
莫艳芳:升华的志愿之路
简讯
 
【学工聚焦】
我校举行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颁奖仪式
10月26日下午,2013年度杭州师范大学福慧赵氏延芳基金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仓前校区弘丰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校长杜卫、党委副书记张志军、副校长何俊和美国赵氏廷芳基金负责人赵元修、赵辜怀箴夫妇,福慧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严崔常敏、董事杜佩玲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师生颁奖。
经各学院评选、推荐,福慧慈善基金会、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审核,今年共40名学生荣获“2013年度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
杜卫向捐资助学的福慧慈善基金会、美国赵氏廷芳基金表示敬意与感谢,并转达了全校师生对因身体欠佳未能到场的福慧慈善基金会会长严宽祜先生的关心。会上赵元修和严崔常敏先后讲话。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杭师大学子的殷切希望。
诺奖得主来校交流互动 引多家媒体关注
在火热的“诺奖周”即将过去的时候,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来到我校,与全校师生交流互动,引发媒体强烈关注。
10月11日,马歇尔出席由我校承办的中澳生物医学研究大会暨国际衰老生物学和衰老性疾病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地的200多名专家齐聚杭州,关注老年健康问题,探讨衰老相关性疾病的话题。
12日,马歇尔教授应邀走进我校附属医院及仓前校区,与师生互动交流,分享科研之路与成功经验。在挤满师生的报告厅,他和与会人员一起回顾了自己喝下一量杯幽门螺旋杆菌就为证实它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的经历,分享了收到第一封拒绝信的感受,并与中国的大学生们一起探讨中国为何难有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话题。
  本次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来校交流,受到中央及省市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乌克兰文化艺术走进我校
10月22日,乌克兰驻华总领事谢军先生携乌克兰“la vivo”(拉维沃)阿卡贝拉合唱团一行来我校做文化艺术交流,校长杜卫亲切会见来访人员。
    会见会上,杜卫对谢军先生一行来我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与乌克兰各院校教育交流的基本情况。双方在留学生合作项目、孔子学院建设等合作问题上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随后谢军总领事为我校师生做了专场报告《乌克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并进行了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当晚7点,乌克兰“la vivo”(拉维沃)阿卡贝拉合唱团在我校500座剧场,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合唱团还与我校公共艺术部教师、“闻音”合唱团及学生艺术社团骨干进行了艺术交流互动。
此次与乌克兰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既加深了中乌文化交流的感情,也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教育。  


700余个勤工岗位公开招聘 为贫困生打造实践平台
日前,我校学工部在仓前、下沙两校区同步举办了2013—2014学年校级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等39个用工部门面向困难学生提供管理型、技术型和劳务型岗位786个。
招聘前期,为确保困难学生都能获知招聘信息,学生勤工助学中心进行了两场宣传活动,通过学院辅导员老师、新媒体等途径传递招聘信息。并将《勤工助学各用人单位岗位信息一览表》张贴在各宿舍公告栏。
  据统计,我校贫困生占学生总数近20%,本次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网上报名。招聘现场,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岗位。各用工部门的面试老师认真询问学生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与部门岗位需求相关的问题,选拔出合适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招聘结束后,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学生招聘情况,在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网公布录用名单。此外,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招募52位教师志愿者帮助指导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开展上岗培训。
我校朱倩倩同学获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10月25日下午,2013年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大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面向全省高校公开评选优秀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投票,我校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朱倩倩同学成为此次评选活动的10位入选者之一。
  国家奖学金是高校中荣誉最高、奖金额最大的国家级政府奖学金,奖金额度为每人每学年8000元。今年,经过学院推选、审核和公示等环节,我校已经有42名学生被推荐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朱倩倩同学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学习认真刻苦,课业成绩优异,平均绩点高达4.34,连续5次排名全班第一,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曾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特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她立志成为城市交通诱导的智能推手,她所在的团队研发多源异类海量交通数据并行融合模型;用于杭州交通诱导屏,大大提高测试准确率;在国内首次提出交通诱导屏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现已获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软件产品2款。
【学院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与理学院新同学话成长
10月16日下午,理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教授在钧儒厅为理学院学子带来了题为《培养合格大学生之路——我对WHH的体会》的讲座。
潘德炉院士从“WHH”三个问题,即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What)、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How)和怎么样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How)开始谈起。首先,他提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回报心”、爱问问题、逻辑思维清晰、有冒险精神、大度并且有团队精神等特征;接着,潘院士又提出了合格大学生需自觉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最后对学校的人文环境营造、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三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讲座后,潘德炉院士还与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
通过与潘德炉院士的面对面交流,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前进方向,希望自己通过努力早日成为潘院士所期许的“合格大学生”。
 法学院举行“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
2013年10月24日下午,法学院“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恕园17幢3楼会议室举行。上海政君律师事务所主任鲁宏律师、法学院院长李安教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刚老师及余钊飞博士出席仪式。
余钊飞博士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后,李安院长代表学院与鲁宏律师签订了关于设立“政君”奖助金暨建立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随后举行聘任仪式,李院长将兼职教授聘书授予鲁宏律师。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刚老师向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政君”奖助金考研考博奖励暂行办法。鲁律师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律师职业的相关问题。
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钱塘江畔,运动风起。10月24日上午,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下沙校区南田径运动场开幕。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庄严宣布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院长刘金华致开幕词,他代表学院向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院田径运动会是钱江学院比赛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也是钱江学院体育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学院举办田径运动会,不仅是体育运动水平展示,也是钱江学院师生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的一次全新展示。借此机会,学院号召全体师生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学院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悉,本届运动会将于25日闭幕,共有251 名教工和387 名学生运动员在86余项竞技比赛或趣味运动项目进行激烈的角逐。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班开班典礼
10月23日下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于B楼201教室举行了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开班典礼。院党委书记胡绍华、副书记何丽君和全体辅导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开班典礼上,胡书记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三个方面入手,对党课的学习进行详细介绍。会上何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希望大家不仅要做到做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考核这些基本要求,更要从现在开始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本期党课培训共有五次,采取集中授课、课下自学、讨论交流、撰写心得等形式加强学员的理论学习。培训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良好平台,将有效帮助学员提升思想觉悟,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发展——记经管学院举办
大一新生心理讲座
10月23日下午3时,我校心理基地的梅敏君老师在恕园2号楼112号报告厅,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
首先,梅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时代心理病理”“八零九零后的心理特点”等话题,提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也就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宝贵建议,最后,梅老师还贴心地提醒大家记下校心理咨询室的地址和电话以及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等,鼓励大家有问题就去寻求帮助。
本次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它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给与新生很大的帮助,对他们尽快适应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良好的推进作用。
【新青年价值观大讨论】


 花样校园,文明杭师
——论校园文明骑行,安全出入制度的必要性
    凡心思犹豫处,皆留一盏明灯。在踽踽独行的路上,在盘根丛结的途中,我们需要这盏文明之灯,驱散丛林的迷雾,如同烛光需要散发它的温暖,菁叶需要从空气中捕捉氧气与阳光,昆藤需要从地底找寻持久的水源。文明之灯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前行,生生相息,从未分离。
    新一年的杭师大,一股倡导文明之风的号角被吹响,文明劝导员带着红袖章坚守在岗位,警卫们告诉同学们要安全入园,他们都是文明的推行者。这正是10月份我校推出并实施的文明出行活动,内容即在校园内不允许学生行驶燃油电动车、在校门口必须下车推行等。这一制度是完全从学生安全角度出发的。但是制度的执行却并不是那么顺利。身为杭师的一员,或者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角,我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这项活动持百分之百的支持态度。有人会抱怨,明明门口没有人为什么还要下车推行;有人会趁着保安的不注意,飞快的驶出校门;甚至也有人会因为保安的劝阻而跟其发生冲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协管员无奈的眼神,当一次次被忽略过后却仍然追在后面喊着不要骑车带人。对于学生们如此抵触这项政策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它,让大家明白,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下车推行也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在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之下我们获得的是安全的保障,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呵护它,爱护它。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宣传,让学生明白这项制度存在的意义,据我了解,同学中了解下车推行意义的人只是少数,我们可以在新生教育中添加对下车推行的宣传,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劝说,当下车推行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们便能自然而然得去遵守这项规定。诚然,制度的顺利执行更需要的是学生们的自觉性。然而在校门口骑车快速闯过校门的事例屡见不鲜,可见学生的自律性低下。而培养学生自律性又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便是我们所要坚持做的事。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起国之栋梁的榜样,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既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生命的爱护。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了一件大事。每一次文明出行,都是个人意识和素养的体现,也是我们生命价值的提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不能靠一个人肩负,它是如此厚重,它承载着华夏几千深厚的历史以及在这里历史中人们的行为准则,或许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道德。它需要我们一起承担,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素养,它是从内而外的品质,与牵强,与做作,与欺骗无关。我们呼唤道德,呼唤文明,明白它是脆弱的。那么即使风雨飘摇,我们都应将文明作为信念,每个人都应在心里手执一盏文明之灯。
    从此这个世界灯火通明。
【育人先锋】
范伟杰: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范哥”
    他有一个承诺,“找到我的事情,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给你一个答复。”他有一种态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冲在前面做学生的好榜样;他有一个工作理念,用他的专业所学,服务工作,服务学生;他有一种信念,辅导员不是一个跳板,而是一份职业,一份可以专业化长久发展的工作。他就是范伟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辅导员,也是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范伟杰工作态度踏实,工作精力充沛,生活作风豪爽正派,赢得了全院师生的广泛认可。
男老师也温情:最重要的工作技能是关爱与责任
美术学院是一所大学院,古荡湾生学生目前已经接近1300人,把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逐一地答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范伟杰却能努力坚持做到。
在他工作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范伟杰能做到“回复学生的每一条咨询短信,回拨学生的每一个未接电话”,这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极其不容易。范伟杰常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你,遇到不解的时候咨询你,这说明你在学生心目中还没那么讨厌,是学生对你的信任,于情于理于工作职责,都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尽量满意的答复和说法。及时的答复和反馈,能让学生或者了解事情的真相,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化解学生对学院的误会和偏见。这是范伟杰工作的一个细节方面,但却是范伟杰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冲在前面做学生的好榜样
美术学院的彩虹志愿者协会是全校最优秀的志愿者团队之一。作为指导老师,范伟杰不仅指导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而且还身体力行,总是冲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2012年暑期,范伟杰带领全校10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义乌市皖松、蓝天、柳青三所民工子女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爱心夏令营活动。在这一个多月中,范伟杰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为三所学校的总计1800余名小学生开设了上万堂暑期爱心课程,受到广大家长的赞扬。由于社会效果好,活动还受到了义乌市各大媒体的追踪报道。范伟杰带领的支教团队,还被评为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
早在2010年暑期,范伟杰还带领过一支10人的小分队,深入四川地震重灾区广元市竹园中学开展救灾支教活动。面对百废待兴的震后灾区,范伟杰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克服缺水、缺电、炎热的不利条件,指导当地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建设美好家园。此外,范伟杰还是杭州市公益美术博物馆常年指导老师,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用专业服务实践,用爱心奉献社会,这不仅是范伟杰要求他的学生做到的,更是范伟杰本人首先一直在做的。
发挥专业特长: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法官”
    在我校学生工作者队伍中,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并不多,范伟杰是其中一个。经过七年的法学学习,范伟杰在工作时往往都带点儿法律的视角和“偏见”。
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法律问题。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学生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范伟杰曾多次为学生撰写各类《法律意见书》以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聘用、解约、违约金等事宜,多次在学生遭受人身伤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据理力争,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范伟杰甚至还为若干学生的家庭纠纷提供过法律咨询。
此外,范伟杰特别注意运用法律的视角来处理学生违纪的案件,确保不留法律法隐患。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初步总结和分析了日常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法律问题。
范伟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师大校园里面,能够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开设免费为学生服务的法律咨询工作室,切实地为学生提供法律帮助。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走辅导员专业化道路
 范伟杰常说,辅导员不是一个跳板,而是一份职业,辅导员不能有“暂且忍辱负重、等待日后转岗”的狭隘思想。辅导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份长期甚至终生的职业。因此,范伟杰努力走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让自己成为学生工作某一方面的专家。
 根据学校的部署和自身的兴趣,范伟杰确立以“学生就业创业辅导、科技创新指导”为自己的重点发展方向。他先后参加了KAB、GCDF等培训课程并结业,努力用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学生。范伟杰还“霸王硬上弓”,愣是在自己一开始并不擅长学生科创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他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大创项目二项,指导学生获得专利十多项,辅助学生获得国家级的学科竞赛2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在宁波大学举行的全省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范伟杰在40多位全省优秀辅导员中脱颖而出,在职业介绍、谈心谈话、案例分析、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等各个比赛模块中均名列前茅,最终总分位列第一名,擒获省一等奖的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获得省级大奖,也是范伟杰坚决走辅导员专家化发展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
今年是范伟杰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四年多来,范伟杰始终是在学生中人气最高的辅导员之一。有趣的是,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更多地会称呼其为“范哥”,而不是“范老师”,一声声“范哥”,正是凝结着学生对范伟杰特殊深厚的感情。
学工亮剑
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方式
——我校深入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启航计划”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为指导和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关键性转变,学校按照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理念要求,整合各方力量,拓展新生教育资源和渠道,不断深入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启航计划”,为新生提供最优质的成长成才导航服务。
抓好一项教育载体:弘德励志系列讲座。每年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校友等来校为新生举办100场以上的报告讲座,从不同角度引导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抓好二项教育制度:新生综合导师制、新生学长制。每年5月,以学院为单位,选聘优秀的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担任新生综合导师和新生学长,通过“1+1+1”模式,即一名综合导师和一名学长结对一个新生寝室,加强导师和学长力量的整合协调,切实发挥导师和学长合力育人的积极作用。
抓好三项网络教育平台:新生专题网、毕业生专题网和学生网络社区。录取后,通过新生专题网,实现新生在线报到、在线学习、在线了解学校相关政策信息;通过学生网络社区,实现新生提前在线与学校校领导、教职员工、学长和新生同学互动交流、咨询相关信息,提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通过毕业生专题网,浏览毕业生教育成果和风采,引导新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抓好四项特色教育项目:典礼文化教育、动漫主题教育、绿色环保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一是典礼文化教育。精心策划新生开学典礼和迎新晚会,让新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和学校魅力。二是动漫主题教育。通过主题漫画作品展等形式,将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主题元素与新生始业教育紧密结合,寓教于乐。三是绿色环保教育。以学校“创建绿色校园行动计划”为契机,将各类迎新活动和校园迎新氛围营造都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节能的主题;广泛开展各项绿色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就餐“光盘”等各项低碳环保行动,倡导节能、环保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校园风尚。四是入党启蒙教育。通过举办新生党员培训班、入党启蒙培训班、创先争优论坛等活动,在新生中普及党的基础知识,明确入党标准,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
我校新生入学教育采取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菜单选择相结合、关心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形式,在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教育活动外,各学院还自行安排开展了贯穿整个学年的特色教育。各种教育活动特色鲜明,亮点频现,使新生逐渐了解、认识、融入师大,根据自身特点确立远大理想,制定阶段性目标,对大学学习、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规划,为他们的大学生涯导航,夯实了新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美术学院——“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
(2011年思政特色项目和创新基地选登)
项目简介:
在杭州致力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之都的背景下,探索建立我校美术类学生创意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和孵化一批创业团队,产出一批创意产品,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解决学生就业,确实已成为应时之举。因此立足思政教育,积极探索美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美术学院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学院旨在通过“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这一项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项目建设成效:
一、学院创新创意氛围进一步浓厚
在学院原有的创新创意氛围基础上,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全院学生创新意识更加凸显,创业动力更加充沛。在项目体系内的40多场文化创意专题讲座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激发作用,而诸多创意工作坊的开设则让学生的创新创意激情有了实践和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创意点子、作品设计、市场开拓等方面激情更高,氛围更浓了。
二、创意人才(团队)培育体系初步建立
项目通过“强化意识”,着力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创意意识的引导和培养,采用开设讲座、参加展览、设立课程等途径,强化学生创新创意主动性;项目注重“拓展渠道”,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创意工作坊为模式、以展览为平台、以国际交流为推手、以社会合作基地为落脚点,丰富和拓展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途径;同时强调“搭建队伍”,吸引和整合了一支由学院教师队伍为主、校外专家为辅、企业导师支持协助的创意人才培育骨干队伍,做好创意人才(团队)的辅导、引领和服务工作。通过上述努力,项目所倡导的创意人才(团队)培育体系初步建立,并将在今后的推进中不断完善。
三、创新创业成果丰富
项目立项实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
通过项目课程设置,179人获得国家三级景观设计师执业证书,45人获得SYB创业证书,30人目前正参加装饰美工师学习班,将于6月底结业并取得证书;
   累计22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80余人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
    学生获得横向课题2项,课题经费近3万元;
累计获得9项外观设计专利;
学生获得教育部立项课题1项,校级课题立项2项;
学生成立企业1家;
新增创意合作基地3家。
【学子风采】
莫艳芳:升华的志愿之路
    这是一个看起来文静淡雅的女孩子,和普通女孩一样,爱笑爱美,带着黑框眼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志愿服务。她是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101班的学生,她曾是教育科学学院中特会学习部部长,她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还是激励行动“服务你我,和谐公交”项目的负责人,她来自杭州,她叫莫艳芳。
优秀创造机会
 在大学三年来,莫艳芳始终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课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获得校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并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致力于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从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制造改变而不是适应改变的人。即将大四,无论是面对考研还是工作,莫艳芳同学都表示一如既往,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她的理想。 
 早在高中时莫艳芳同学就做过博物馆的讲解员,她深深的被他人在志愿讲解时那种专注的眼神所吸引,在心理埋下了向往志愿的小小种子。2010年刚进入大学的她,在教育科学学院六心志愿者协会招新时,毅然参与了选拔活动,成为心海分队的干事之一,开始了服务于公交司机这一特殊群体的志愿者生活。
亲历感受幸福
 为了体验公交司机的生活同时观察他们的工作行为,她走访过公交小分队,与司机师傅近距离交谈,坐过往返车两个小时近20次去公交公司联系并开展各类减压活动,帮助了压力过重的司机近50余人。越是接触这一个群体,她越有一种渴望,渴望着自己的强大,借以帮助更多的司机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与快乐。在心海的日子里,莫艳芳同学参与过“情绪控制心灵放松”系列活动,同时也组织过“和谐幸福公交”的系列主题活动,包括“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杭州公交公司员工人际交往问题的调研和破解”, 2011年下半年“公交公司和谐客服关系”的系列精品活动,2012年上半年的精品活动“阳光幸福每一天 (系列活动)”以及“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司机幸福生活”,活动顺利的开展,让她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希望。
The young change maker
 今年她参与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英国文化大使馆联合举办的激励行动,进一步开展了“服务你我和谐公交”的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帮助公交司机学会更好的自我调节以缓解生活、家庭、工作压力,并优化公交服务质量。她结合以往活动的经验,取长补短,了解司机这一群体切实存在的压力问题,同时进行切实的帮扶活动。在赴英交流后,莫艳芳同学感触颇深,她看到了因地制宜的力量以及让一个慈善活动可持续下去所面临的困难,她更明白了团队建设与联合力量的强大,更升华了她志愿者的信念,她将会成为社会改变的制造者,“the young change maker”。
 莫艳芳同学一直信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她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帮助他人,在送去温暖的同时,不管是受助者还是她自己,心中都会有一份温暖存在,无论严寒或酷暑,那都是一起努力前进的动力。这个女孩身体里爆发出来的正能量是不容忽视的,这个世界会因为她的努力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她说能够得到“十佳大学生”的称号,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在往后的道路上,她会一如既往,做到意志不改、学习不止、志愿不息。丰富的经验也会让她更加在成为“young change maker”这一条道路上义无反顾。
 
【简讯】
●10月12日下午,第十五届西湖国际博览会(西博会)暨市民休闲节于钱江新城举行开幕典礼,我校受西博会组委会之邀,派出音乐学院送去了多个节目,受到市领导、西博会组委会和相关部门的嘉奖。
●日前,根据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文件(浙学助【2013】20号),我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纪继委同学获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为个人和学校赢得荣誉。
●10月16日下午,学校召开新校区搬迁总结表彰大会,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志军在讲话中向为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师生表示感谢,会议还对10个搬迁工作先进集体和133名先进个人作了表彰。
                                                           
报: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学生处,市教育局高师处
送:校领导
发: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联系方式:0571-28865063
投稿邮箱:xfbtxg@163.com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

学工第一线2013第15期

· 2013-11-04

 

学工第一线
 “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攀登工程项目工作简报
2013年第15期(总第16期)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2013年10月30日
 
本 期 导 读
学工聚焦
我校举行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颁奖仪式
◆诺奖得主来校交流互动 引多家媒体关注
◆乌克兰文化艺术走进我校
◆700余个勤工岗位公开招聘 为贫困生打造实践平台
我校朱倩倩同学获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学院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与理学院新同学话成长
◆法学院举行“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
◆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发展:记经管学院举办大一新生心理讲座
新青年价值观大讨论
花样校园,文明杭师:论校园文明骑行,安全出入制度的必要性
育人先锋
范伟杰: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范哥”
学工亮剑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我校深入推进新生“启航计划”
美术学院——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
学子风采
莫艳芳:升华的志愿之路
简讯
 
【学工聚焦】
我校举行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颁奖仪式
10月26日下午,2013年度杭州师范大学福慧赵氏延芳基金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仓前校区弘丰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校长杜卫、党委副书记张志军、副校长何俊和美国赵氏廷芳基金负责人赵元修、赵辜怀箴夫妇,福慧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严崔常敏、董事杜佩玲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师生颁奖。
经各学院评选、推荐,福慧慈善基金会、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审核,今年共40名学生荣获“2013年度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奖学金”。
杜卫向捐资助学的福慧慈善基金会、美国赵氏廷芳基金表示敬意与感谢,并转达了全校师生对因身体欠佳未能到场的福慧慈善基金会会长严宽祜先生的关心。会上赵元修和严崔常敏先后讲话。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杭师大学子的殷切希望。
诺奖得主来校交流互动 引多家媒体关注
在火热的“诺奖周”即将过去的时候,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来到我校,与全校师生交流互动,引发媒体强烈关注。
10月11日,马歇尔出席由我校承办的中澳生物医学研究大会暨国际衰老生物学和衰老性疾病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地的200多名专家齐聚杭州,关注老年健康问题,探讨衰老相关性疾病的话题。
12日,马歇尔教授应邀走进我校附属医院及仓前校区,与师生互动交流,分享科研之路与成功经验。在挤满师生的报告厅,他和与会人员一起回顾了自己喝下一量杯幽门螺旋杆菌就为证实它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的经历,分享了收到第一封拒绝信的感受,并与中国的大学生们一起探讨中国为何难有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话题。
  本次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来校交流,受到中央及省市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乌克兰文化艺术走进我校
10月22日,乌克兰驻华总领事谢军先生携乌克兰“la vivo”(拉维沃)阿卡贝拉合唱团一行来我校做文化艺术交流,校长杜卫亲切会见来访人员。
    会见会上,杜卫对谢军先生一行来我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与乌克兰各院校教育交流的基本情况。双方在留学生合作项目、孔子学院建设等合作问题上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随后谢军总领事为我校师生做了专场报告《乌克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并进行了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当晚7点,乌克兰“la vivo”(拉维沃)阿卡贝拉合唱团在我校500座剧场,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合唱团还与我校公共艺术部教师、“闻音”合唱团及学生艺术社团骨干进行了艺术交流互动。
此次与乌克兰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既加深了中乌文化交流的感情,也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教育。  


700余个勤工岗位公开招聘 为贫困生打造实践平台
日前,我校学工部在仓前、下沙两校区同步举办了2013—2014学年校级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等39个用工部门面向困难学生提供管理型、技术型和劳务型岗位786个。
招聘前期,为确保困难学生都能获知招聘信息,学生勤工助学中心进行了两场宣传活动,通过学院辅导员老师、新媒体等途径传递招聘信息。并将《勤工助学各用人单位岗位信息一览表》张贴在各宿舍公告栏。
  据统计,我校贫困生占学生总数近20%,本次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网上报名。招聘现场,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岗位。各用工部门的面试老师认真询问学生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与部门岗位需求相关的问题,选拔出合适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招聘结束后,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学生招聘情况,在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网公布录用名单。此外,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招募52位教师志愿者帮助指导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开展上岗培训。
我校朱倩倩同学获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10月25日下午,2013年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大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面向全省高校公开评选优秀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投票,我校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朱倩倩同学成为此次评选活动的10位入选者之一。
  国家奖学金是高校中荣誉最高、奖金额最大的国家级政府奖学金,奖金额度为每人每学年8000元。今年,经过学院推选、审核和公示等环节,我校已经有42名学生被推荐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朱倩倩同学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学习认真刻苦,课业成绩优异,平均绩点高达4.34,连续5次排名全班第一,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曾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特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她立志成为城市交通诱导的智能推手,她所在的团队研发多源异类海量交通数据并行融合模型;用于杭州交通诱导屏,大大提高测试准确率;在国内首次提出交通诱导屏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现已获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软件产品2款。
【学院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与理学院新同学话成长
10月16日下午,理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教授在钧儒厅为理学院学子带来了题为《培养合格大学生之路——我对WHH的体会》的讲座。
潘德炉院士从“WHH”三个问题,即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What)、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How)和怎么样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How)开始谈起。首先,他提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回报心”、爱问问题、逻辑思维清晰、有冒险精神、大度并且有团队精神等特征;接着,潘院士又提出了合格大学生需自觉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最后对学校的人文环境营造、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三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讲座后,潘德炉院士还与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
通过与潘德炉院士的面对面交流,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前进方向,希望自己通过努力早日成为潘院士所期许的“合格大学生”。
 法学院举行“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
2013年10月24日下午,法学院“政君”奖助金签约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恕园17幢3楼会议室举行。上海政君律师事务所主任鲁宏律师、法学院院长李安教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刚老师及余钊飞博士出席仪式。
余钊飞博士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后,李安院长代表学院与鲁宏律师签订了关于设立“政君”奖助金暨建立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随后举行聘任仪式,李院长将兼职教授聘书授予鲁宏律师。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刚老师向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政君”奖助金考研考博奖励暂行办法。鲁律师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律师职业的相关问题。
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钱塘江畔,运动风起。10月24日上午,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下沙校区南田径运动场开幕。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庄严宣布钱江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院长刘金华致开幕词,他代表学院向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院田径运动会是钱江学院比赛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也是钱江学院体育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学院举办田径运动会,不仅是体育运动水平展示,也是钱江学院师生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的一次全新展示。借此机会,学院号召全体师生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学院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悉,本届运动会将于25日闭幕,共有251 名教工和387 名学生运动员在86余项竞技比赛或趣味运动项目进行激烈的角逐。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班开班典礼
10月23日下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于B楼201教室举行了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开班典礼。院党委书记胡绍华、副书记何丽君和全体辅导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开班典礼上,胡书记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三个方面入手,对党课的学习进行详细介绍。会上何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希望大家不仅要做到做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考核这些基本要求,更要从现在开始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本期党课培训共有五次,采取集中授课、课下自学、讨论交流、撰写心得等形式加强学员的理论学习。培训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良好平台,将有效帮助学员提升思想觉悟,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发展——记经管学院举办
大一新生心理讲座
10月23日下午3时,我校心理基地的梅敏君老师在恕园2号楼112号报告厅,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
首先,梅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时代心理病理”“八零九零后的心理特点”等话题,提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也就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宝贵建议,最后,梅老师还贴心地提醒大家记下校心理咨询室的地址和电话以及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等,鼓励大家有问题就去寻求帮助。
本次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它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给与新生很大的帮助,对他们尽快适应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良好的推进作用。
【新青年价值观大讨论】


 花样校园,文明杭师
——论校园文明骑行,安全出入制度的必要性
    凡心思犹豫处,皆留一盏明灯。在踽踽独行的路上,在盘根丛结的途中,我们需要这盏文明之灯,驱散丛林的迷雾,如同烛光需要散发它的温暖,菁叶需要从空气中捕捉氧气与阳光,昆藤需要从地底找寻持久的水源。文明之灯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前行,生生相息,从未分离。
    新一年的杭师大,一股倡导文明之风的号角被吹响,文明劝导员带着红袖章坚守在岗位,警卫们告诉同学们要安全入园,他们都是文明的推行者。这正是10月份我校推出并实施的文明出行活动,内容即在校园内不允许学生行驶燃油电动车、在校门口必须下车推行等。这一制度是完全从学生安全角度出发的。但是制度的执行却并不是那么顺利。身为杭师的一员,或者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角,我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这项活动持百分之百的支持态度。有人会抱怨,明明门口没有人为什么还要下车推行;有人会趁着保安的不注意,飞快的驶出校门;甚至也有人会因为保安的劝阻而跟其发生冲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协管员无奈的眼神,当一次次被忽略过后却仍然追在后面喊着不要骑车带人。对于学生们如此抵触这项政策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它,让大家明白,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下车推行也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在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之下我们获得的是安全的保障,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呵护它,爱护它。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宣传,让学生明白这项制度存在的意义,据我了解,同学中了解下车推行意义的人只是少数,我们可以在新生教育中添加对下车推行的宣传,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劝说,当下车推行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们便能自然而然得去遵守这项规定。诚然,制度的顺利执行更需要的是学生们的自觉性。然而在校门口骑车快速闯过校门的事例屡见不鲜,可见学生的自律性低下。而培养学生自律性又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便是我们所要坚持做的事。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起国之栋梁的榜样,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既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生命的爱护。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了一件大事。每一次文明出行,都是个人意识和素养的体现,也是我们生命价值的提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不能靠一个人肩负,它是如此厚重,它承载着华夏几千深厚的历史以及在这里历史中人们的行为准则,或许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道德。它需要我们一起承担,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素养,它是从内而外的品质,与牵强,与做作,与欺骗无关。我们呼唤道德,呼唤文明,明白它是脆弱的。那么即使风雨飘摇,我们都应将文明作为信念,每个人都应在心里手执一盏文明之灯。
    从此这个世界灯火通明。
【育人先锋】
范伟杰: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范哥”
    他有一个承诺,“找到我的事情,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给你一个答复。”他有一种态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冲在前面做学生的好榜样;他有一个工作理念,用他的专业所学,服务工作,服务学生;他有一种信念,辅导员不是一个跳板,而是一份职业,一份可以专业化长久发展的工作。他就是范伟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辅导员,也是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范伟杰工作态度踏实,工作精力充沛,生活作风豪爽正派,赢得了全院师生的广泛认可。
男老师也温情:最重要的工作技能是关爱与责任
美术学院是一所大学院,古荡湾生学生目前已经接近1300人,把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逐一地答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范伟杰却能努力坚持做到。
在他工作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范伟杰能做到“回复学生的每一条咨询短信,回拨学生的每一个未接电话”,这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极其不容易。范伟杰常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你,遇到不解的时候咨询你,这说明你在学生心目中还没那么讨厌,是学生对你的信任,于情于理于工作职责,都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尽量满意的答复和说法。及时的答复和反馈,能让学生或者了解事情的真相,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化解学生对学院的误会和偏见。这是范伟杰工作的一个细节方面,但却是范伟杰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冲在前面做学生的好榜样
美术学院的彩虹志愿者协会是全校最优秀的志愿者团队之一。作为指导老师,范伟杰不仅指导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而且还身体力行,总是冲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2012年暑期,范伟杰带领全校10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义乌市皖松、蓝天、柳青三所民工子女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爱心夏令营活动。在这一个多月中,范伟杰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为三所学校的总计1800余名小学生开设了上万堂暑期爱心课程,受到广大家长的赞扬。由于社会效果好,活动还受到了义乌市各大媒体的追踪报道。范伟杰带领的支教团队,还被评为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
早在2010年暑期,范伟杰还带领过一支10人的小分队,深入四川地震重灾区广元市竹园中学开展救灾支教活动。面对百废待兴的震后灾区,范伟杰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克服缺水、缺电、炎热的不利条件,指导当地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建设美好家园。此外,范伟杰还是杭州市公益美术博物馆常年指导老师,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用专业服务实践,用爱心奉献社会,这不仅是范伟杰要求他的学生做到的,更是范伟杰本人首先一直在做的。
发挥专业特长: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法官”
    在我校学生工作者队伍中,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并不多,范伟杰是其中一个。经过七年的法学学习,范伟杰在工作时往往都带点儿法律的视角和“偏见”。
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法律问题。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学生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范伟杰曾多次为学生撰写各类《法律意见书》以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聘用、解约、违约金等事宜,多次在学生遭受人身伤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据理力争,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范伟杰甚至还为若干学生的家庭纠纷提供过法律咨询。
此外,范伟杰特别注意运用法律的视角来处理学生违纪的案件,确保不留法律法隐患。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初步总结和分析了日常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法律问题。
范伟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师大校园里面,能够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开设免费为学生服务的法律咨询工作室,切实地为学生提供法律帮助。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走辅导员专业化道路
 范伟杰常说,辅导员不是一个跳板,而是一份职业,辅导员不能有“暂且忍辱负重、等待日后转岗”的狭隘思想。辅导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份长期甚至终生的职业。因此,范伟杰努力走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让自己成为学生工作某一方面的专家。
 根据学校的部署和自身的兴趣,范伟杰确立以“学生就业创业辅导、科技创新指导”为自己的重点发展方向。他先后参加了KAB、GCDF等培训课程并结业,努力用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学生。范伟杰还“霸王硬上弓”,愣是在自己一开始并不擅长学生科创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他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大创项目二项,指导学生获得专利十多项,辅助学生获得国家级的学科竞赛2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在宁波大学举行的全省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范伟杰在40多位全省优秀辅导员中脱颖而出,在职业介绍、谈心谈话、案例分析、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等各个比赛模块中均名列前茅,最终总分位列第一名,擒获省一等奖的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获得省级大奖,也是范伟杰坚决走辅导员专家化发展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
今年是范伟杰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四年多来,范伟杰始终是在学生中人气最高的辅导员之一。有趣的是,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更多地会称呼其为“范哥”,而不是“范老师”,一声声“范哥”,正是凝结着学生对范伟杰特殊深厚的感情。
学工亮剑
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方式
——我校深入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启航计划”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为指导和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关键性转变,学校按照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理念要求,整合各方力量,拓展新生教育资源和渠道,不断深入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启航计划”,为新生提供最优质的成长成才导航服务。
抓好一项教育载体:弘德励志系列讲座。每年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校友等来校为新生举办100场以上的报告讲座,从不同角度引导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抓好二项教育制度:新生综合导师制、新生学长制。每年5月,以学院为单位,选聘优秀的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担任新生综合导师和新生学长,通过“1+1+1”模式,即一名综合导师和一名学长结对一个新生寝室,加强导师和学长力量的整合协调,切实发挥导师和学长合力育人的积极作用。
抓好三项网络教育平台:新生专题网、毕业生专题网和学生网络社区。录取后,通过新生专题网,实现新生在线报到、在线学习、在线了解学校相关政策信息;通过学生网络社区,实现新生提前在线与学校校领导、教职员工、学长和新生同学互动交流、咨询相关信息,提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通过毕业生专题网,浏览毕业生教育成果和风采,引导新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抓好四项特色教育项目:典礼文化教育、动漫主题教育、绿色环保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一是典礼文化教育。精心策划新生开学典礼和迎新晚会,让新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和学校魅力。二是动漫主题教育。通过主题漫画作品展等形式,将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主题元素与新生始业教育紧密结合,寓教于乐。三是绿色环保教育。以学校“创建绿色校园行动计划”为契机,将各类迎新活动和校园迎新氛围营造都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节能的主题;广泛开展各项绿色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就餐“光盘”等各项低碳环保行动,倡导节能、环保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校园风尚。四是入党启蒙教育。通过举办新生党员培训班、入党启蒙培训班、创先争优论坛等活动,在新生中普及党的基础知识,明确入党标准,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
我校新生入学教育采取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菜单选择相结合、关心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形式,在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教育活动外,各学院还自行安排开展了贯穿整个学年的特色教育。各种教育活动特色鲜明,亮点频现,使新生逐渐了解、认识、融入师大,根据自身特点确立远大理想,制定阶段性目标,对大学学习、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规划,为他们的大学生涯导航,夯实了新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美术学院——“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
(2011年思政特色项目和创新基地选登)
项目简介:
在杭州致力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之都的背景下,探索建立我校美术类学生创意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和孵化一批创业团队,产出一批创意产品,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解决学生就业,确实已成为应时之举。因此立足思政教育,积极探索美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美术学院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学院旨在通过“美术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工程”这一项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项目建设成效:
一、学院创新创意氛围进一步浓厚
在学院原有的创新创意氛围基础上,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全院学生创新意识更加凸显,创业动力更加充沛。在项目体系内的40多场文化创意专题讲座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激发作用,而诸多创意工作坊的开设则让学生的创新创意激情有了实践和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创意点子、作品设计、市场开拓等方面激情更高,氛围更浓了。
二、创意人才(团队)培育体系初步建立
项目通过“强化意识”,着力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创意意识的引导和培养,采用开设讲座、参加展览、设立课程等途径,强化学生创新创意主动性;项目注重“拓展渠道”,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创意工作坊为模式、以展览为平台、以国际交流为推手、以社会合作基地为落脚点,丰富和拓展文化创意人才(团队)培育途径;同时强调“搭建队伍”,吸引和整合了一支由学院教师队伍为主、校外专家为辅、企业导师支持协助的创意人才培育骨干队伍,做好创意人才(团队)的辅导、引领和服务工作。通过上述努力,项目所倡导的创意人才(团队)培育体系初步建立,并将在今后的推进中不断完善。
三、创新创业成果丰富
项目立项实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
通过项目课程设置,179人获得国家三级景观设计师执业证书,45人获得SYB创业证书,30人目前正参加装饰美工师学习班,将于6月底结业并取得证书;
   累计22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80余人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
    学生获得横向课题2项,课题经费近3万元;
累计获得9项外观设计专利;
学生获得教育部立项课题1项,校级课题立项2项;
学生成立企业1家;
新增创意合作基地3家。
【学子风采】
莫艳芳:升华的志愿之路
    这是一个看起来文静淡雅的女孩子,和普通女孩一样,爱笑爱美,带着黑框眼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志愿服务。她是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101班的学生,她曾是教育科学学院中特会学习部部长,她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还是激励行动“服务你我,和谐公交”项目的负责人,她来自杭州,她叫莫艳芳。
优秀创造机会
 在大学三年来,莫艳芳始终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课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获得校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并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致力于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从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制造改变而不是适应改变的人。即将大四,无论是面对考研还是工作,莫艳芳同学都表示一如既往,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她的理想。 
 早在高中时莫艳芳同学就做过博物馆的讲解员,她深深的被他人在志愿讲解时那种专注的眼神所吸引,在心理埋下了向往志愿的小小种子。2010年刚进入大学的她,在教育科学学院六心志愿者协会招新时,毅然参与了选拔活动,成为心海分队的干事之一,开始了服务于公交司机这一特殊群体的志愿者生活。
亲历感受幸福
 为了体验公交司机的生活同时观察他们的工作行为,她走访过公交小分队,与司机师傅近距离交谈,坐过往返车两个小时近20次去公交公司联系并开展各类减压活动,帮助了压力过重的司机近50余人。越是接触这一个群体,她越有一种渴望,渴望着自己的强大,借以帮助更多的司机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与快乐。在心海的日子里,莫艳芳同学参与过“情绪控制心灵放松”系列活动,同时也组织过“和谐幸福公交”的系列主题活动,包括“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杭州公交公司员工人际交往问题的调研和破解”, 2011年下半年“公交公司和谐客服关系”的系列精品活动,2012年上半年的精品活动“阳光幸福每一天 (系列活动)”以及“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司机幸福生活”,活动顺利的开展,让她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希望。
The young change maker
 今年她参与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英国文化大使馆联合举办的激励行动,进一步开展了“服务你我和谐公交”的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帮助公交司机学会更好的自我调节以缓解生活、家庭、工作压力,并优化公交服务质量。她结合以往活动的经验,取长补短,了解司机这一群体切实存在的压力问题,同时进行切实的帮扶活动。在赴英交流后,莫艳芳同学感触颇深,她看到了因地制宜的力量以及让一个慈善活动可持续下去所面临的困难,她更明白了团队建设与联合力量的强大,更升华了她志愿者的信念,她将会成为社会改变的制造者,“the young change maker”。
 莫艳芳同学一直信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她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帮助他人,在送去温暖的同时,不管是受助者还是她自己,心中都会有一份温暖存在,无论严寒或酷暑,那都是一起努力前进的动力。这个女孩身体里爆发出来的正能量是不容忽视的,这个世界会因为她的努力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她说能够得到“十佳大学生”的称号,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在往后的道路上,她会一如既往,做到意志不改、学习不止、志愿不息。丰富的经验也会让她更加在成为“young change maker”这一条道路上义无反顾。
 
【简讯】
●10月12日下午,第十五届西湖国际博览会(西博会)暨市民休闲节于钱江新城举行开幕典礼,我校受西博会组委会之邀,派出音乐学院送去了多个节目,受到市领导、西博会组委会和相关部门的嘉奖。
●日前,根据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文件(浙学助【2013】20号),我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纪继委同学获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为个人和学校赢得荣誉。
●10月16日下午,学校召开新校区搬迁总结表彰大会,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志军在讲话中向为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师生表示感谢,会议还对10个搬迁工作先进集体和133名先进个人作了表彰。
                                                           
报: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学生处,市教育局高师处
送:校领导
发: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联系方式:0571-28865063
投稿邮箱:xfbtx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