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俞珊是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二的一名学生,在寒假期间疫情突发时,她毅然加入了家乡湖州市东林镇南山村当地的志愿者团队,参与人员进出管控工作,她说:“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之重,我们将来应该教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只有知识,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意识。”
周俞珊的主要工作是,在村民进出的主要卡口进行车辆人员身份信息的登记、询问他们往来情况、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同时提醒往来人员正确佩戴口罩。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也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与祖国一同度过抗疫的艰难时刻。”在学校中便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周俞珊上个学期还曾参与省大运会的志愿者活动,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她告诉我们,看着不断更新的疫情现状和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她深感担忧;看到那些不顾生死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们,她也深受感动,可惜自己没有能力去到武汉的战场,只能默默给他们加油。于是在村里传来招募抗疫工作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想着这就是自己所能做的身边小事。
除夕刚过,周俞珊就正式开始了她的志愿者工作。在村道卡口,每当有车辆经过时,周俞珊就会上前询问并登记车辆上的人员信息及往来情况,同时检查一些人员的通行证件。此外,她还提醒村民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周俞珊进行的人员管控工作实行的是三班制24小时不间断执勤的模式,她被安排在下午三点至晚上十一点的时间段,每天的来回都是步行。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她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很多村上的叔叔阿姨都认不出我来了,经常问我是哪家的姑娘呀。”她开玩笑地说。八个小时的值班时间,对她来说最大的考验可能是值班室没有上厕所的地方,只能趁着晚上轮流吃饭的时间回家上个厕所。
这份志愿者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也需要耐心,与他人交流时更要注意技巧。周俞珊分享了她第一天当志愿者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两位从四川来湖州的务工人员,一位是南山村的常住人口,在疫情之初便办好了通行证,另一位是湖州市区的常住人员。两人晚上喝醉了酒没办法回市区,便想让卡口的人员通融一下,在一位家中度过一晚,按照“封村”的规定,非常住外来人员是不能进出村落的,于是作为志愿者的周俞珊向他们耐心地解释了规定,也表示他们可以在卡口待到有车来接送。没想到,其中一人因喝多了酒便坐在地上不起来,甚至大喊了一些不文明的话,惊动了一些卡口附近的村民。在志愿者们又一番规劝之后,他们终于答应离去,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居然假意离去,寻找村里的小路,翻越重重障碍,偷偷溜进村里,所幸被巡逻的志愿者发现,最终只能报警,让警察来妥善安置他们。
而说到做志愿者,周俞珊的家人们虽然也很担心,但更多的还是骄傲,志愿者招募的消息最初还是周俞珊的妈妈告诉她的。妈妈说:“我很支持她做志愿者的决定,也很自豪她能有这样的精神,在现在的危急时刻, 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周俞珊表示,她会坚持站在抗疫的一线,将疫情“拦截”在村口,努力站好每一班岗,让村民们能够更加安心。“杭师大教育学院一直倡导我们做志愿者服务工作,我们自己学院的六心志愿者活动也是办得有声有色。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不管是大是小,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身边小事,便一定能聚沙成塔,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周俞珊说。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