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外语

耿幼壮教授主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讲座(下)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作者 : 文/外国语学院戴慧 图/外国语学院陈上静 外国语学院周艳弘     时间 : 2020-11-07

        继11月2日第一场精彩讲座之后,11月4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耿幼壮教授继续开展主题为“一幅古代绘画引发的当代思考——南希、阿冈本和维欧拉对于形象—生命的探究”的第二场讲座。

        首先,在第一场讲座的基础上,耿幼壮教授给在座师生展示了比尔·维欧拉观看修复中的《圣母往见》的视频以及《问候》拍摄现场的图片,并提到维欧拉对《问候》的“诞生”的解释——对于维欧拉而言,《问候》来自一种奇特怪异的经验,当时身在佛罗伦萨的维欧拉深受伟大的矫饰主义画家彭托尔莫的影响,偶然的机遇下看到了三位女子风中过马路的样子,而随后回到工作室见到的就是彭托尔莫的《圣母往见》。瞬间,基于这幅画去创作一件音像作品的想法乍现,于是就有了《问候》这部作品。

        耿幼壮教授指出,维欧拉的录像装置作品所要呈现的是凝结在彭托尔莫绘画中的时间—运动因素,试图在观者中激起对于作为有生命的欲望对象的形象之爱。不过,就像greeting这个词较之visitation一词更为通俗一样,相比古典绘画《圣母往见》来说,录像装置《问候》也难免带有一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俗媚”。

        耿幼壮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比尔·维欧拉在洛杉矶的保罗·盖蒂博物馆展出的题为“激情”的音像作品,令在座的各位十分震惊。乍看起来,屏幕上的影像似乎是静止的,但几秒钟后,它们就动了起来,几乎无法察觉到。随后,观众意识到,影像其实一直在运动,只是极为缓慢而已,加之运动匀速进行,便使它们看上去一动不动。正如阿冈本所说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影像都潜在地预示着其未来的展开,同时也铭记着此前的姿势。

        接着,耿幼壮教授又介绍了乔吉业·阿冈本及他的作品《宁芙》和《没有目的的手段》。

      《宁芙》所探讨的是形象之形象。人与宁芙之间暧昧不清的关系史也就是人与其形象之间艰涩难解的关系史。因此,形象无疑是一种历史构成;但基于本雅明的原则——一切被赋予了历史的东西也被赋予了生命,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宁芙是有生命的。

        阿冈本《没有目的的手段》中提到:姿势,是生命与艺术、行动与潜能、普遍与特殊、文本与施行的交汇点之名称。它是脱离了个人生活经历的生命瞬间,也就是脱离了美学中立地位的艺术瞬间:纯粹实践。

        本场讲座的最后,在场师生意犹未尽,继续就本场讲座所得的灵感与产生的疑惑向耿教授请教,耿教授一一耐心地加以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外院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

Photo_1106_8a

耿幼壮教授主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讲座(下)




快速链接

关注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

官方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1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hsdxfb@163.com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