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距杭州1253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只专心做一件事
偶然的一次讲座,一条消息,我们与他们的故事就这样悄然间结下缘分,不辞辛苦慕名跋涉千里,一路上途经城市,穿过丘陵,飞过天空,一头扎进了大山里。
7月12日一只小小的仅有四人的考察团队趁着夜色于凌晨出发,全程历经26小时,一路颠簸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抵达黔东南州凯里市丹寨县。这场短暂的相遇便由此展开。
饮一方水,听一方古歌谣,我们在这样淳朴的氛围中落下脚来开始了我们在丹寨,在宁航蜡染传习所的蜡染学习。在学习之初传习所的负责人宁曼丽老师为我们讲
还着重带我们参观并介绍了传承人们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充满了苗家人的民族风情,一块块布料上向我们展示着苗家人的传说和故事。从八个圆圈代表吉祥,对鸟儿生灵的表达,还有蝴蝶妈妈的故事……
述了蜡染的传承和近些年来传习所的发展。
除去许多传统的题材外,传承人们也是在不断创新的。
听到歌手“赵雷”的歌曲《画》之后因感动即兴创作出蜡染《画》,年轻的设计师来到这里后因喜欢和热爱而驻留下来帮她们设计了更加庄重典雅的与传统图案相结合的现代化的礼服旗袍。
宁杭蜡染传习所的这群传承人们,在保持传统的原则上也努力的在向着未来出发。
知易行难,向传承人们学习。
而后我们开始了在传习所的学习,领取蜡刀,在传承人(她们更喜欢称为画娘)的身边坐下来,虚心听取,虚心学习,小小的蜡刀操作起来并非看着那样简单,即便我们都是科班出身可是对于蜡刀的运用仍显极为稚嫩,只能先从废料上练起笔来,经过反复不断练习后这蜡刀才稍稍有些服帖。
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些传承人们最先掌握的并非画笔而是她们手中的蜡刀,她们并不会写字,而画画也从不需要画稿。
走进她们,与这些阿姨奶奶们闲聊,你会发现,问她们画画多少年了,她们都会告诉你“从小时候就开始画了!”她们的每一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她们脑海中思想的徜徉。
蜡染,顾名思义,除去画蜡自然还有很重要的染,而负责染色并照料染池的阿姨叫做“染娘”。
宁曼丽老师也和我们介绍到,在传习所里这两池染料已有十一年的历史可谓之宝贝。
蜡染的染色和我们一般的染色不同,因为蜡的特性所以要冷染,蓝染的深浅凭经验和次数决定,有时候一个颜色可能要染上十几甚至是几十次,最终再经晾晒才能出成品。
蜡染的传承当你亲身接触后,你会得到一份独特的感情,它是这一群人,是这些古老的图案,是这一池上了年岁的染料,是固守传承的精神,是一股股道不明清的情愫。
“黔黔”东南流水,慰饮四海八方来客。
在这座小小的传习所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每天都是缘分和相聚,在这短短学习时光里,除了和传习人们的学习与了解外,我们这支考察团队也和其他有缘到此的人们悄然相遇。有在这里停留已久的南京大学女博士、有同传承人们结缘的网红设计师、有来自社会组成的考察团,还有和我们同样做考察的四川师范大学考察团。
大家慕名而来,又因缘分相遇,伴随着传习所中时常响起的歌声,一起学习讨论请教,这也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大魅力,每一种非遗都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正是我们传承的这份文化,几千年的积累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饮一杯水,听一段故事,仍回响萦绕着的是苗家阿姨姐姐们的歌声。
时光短暂,聚散终有时。
转眼间,就到了我们这支考察团学习结束的日子,再饮一杯这黔东南的水,溪溪流淌的热情,轰隆隆的汽笛声带来了我们,欢唱的歌声中学习生活,我们在同一片夜空之下,离开黔东南州离开丹寨,返回我们来时的地方。
我们两手空空带着好奇而来,虽然时光短暂但收获满满,带着我们学到的非遗技术,带着我们收获的真挚情谊,更好的继续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后来的故事随着鸟儿的歌唱,染料的挥发飘散在空中,只留下《画》只留下歌声,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们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画上有一群人陪我,画一群鸟儿围着我有绿岭和青坡,画上宁静与祥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画上有你能用手触到的彩虹,画中有一群安静的人儿,画上弯曲无尽平坦的小路,尽头的人家梦已入。
这样一场相遇,我们窥见了一段暗自发生的故事,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我而言这就是自由人的定义。”在这个炎炎的夏日,一个奔向远方的暑期,在那似曾相识如故里的小镇上有“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在这条实践的路上,早已心有所属。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