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于恕园7号楼恕道报告厅举办“语言繁华”南野诗歌艺术对话赏读会。
本次活动邀请中国新诗潮代表诗人之一,诗选集《在时间的前方》、文论集《新幻想主义论述》作者南野作为主要嘉宾。著名诗人和诗歌评论家赵思运、《诗建设》主编泉子和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著名学者朱晓军教授作为对话嘉宾。本次活动对话主持为当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杭州师范大学国际诗歌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晏榕。
黄佳宇同学朗诵了南野创作的诗歌《燃火的五月》,慷慨激昂的诗句在开场便振奋人心。随后,嘉宾们登上舞台展开诗歌对话。对话主持人晏榕先生评价南野的诗歌具有诗学指征意义。在诗歌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八十年代,南野就像一头孤独而坚韧的犀牛,坚持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立判断,走上了与群体性写作风尚全然不同的一条个人写作的道路。南野诗歌对后现代生态、动物视角、语言危机等命题的切入,是当代诗坛的宝贵财富。
随后南野先生与在场的各位分享了他诗歌创作的两大中心要义,一是诗歌与当下城市生活的关联。不同于认为只有田园才符合诗歌气质的传统观点,南野认为诗意就在城市生活的现实当中。他追求并善于在城市的喧闹中体会诗歌的意境,踏上了一条开辟诗歌新方向的探索之旅。要义之二是形成了“新知识分子写作”的风格,追求语言的精粹和哲学性思考,为读者提供一种生活的哲理。
针对当今诗坛现状,赵思运教授指出,诗歌应当具有立体性和多义性,要勇于探索,揭示生活的复杂性,而不是停留于标签化的写作和脱离现实的幻想。泉子先生对南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深度剖析,点明了南野孤傲冷峻的诗风和其重新建立信仰的力量。朱晓军先生在支持南野“反叛”传统、批判庸众的先锋精神的同时,鼓励诗歌语言的精粹化,呼吁将现代诗歌带回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对话环节后,陈恪、郝超、吴盈盈同学以精彩的南野诗歌朗诵,赢得全场掌声。
最后,国际诗歌中心主任晏榕教授为嘉宾老师颁发聘书,正式聘请南野、赵思运、泉子、朱晓军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诗歌中心的荣誉诗人和荣誉学者。
外国语学院举办“语言繁华”南野诗歌艺术对话赏读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