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一事成为热点新闻。与此般不堪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系列光鲜的教育经历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皆师从著名教授,并且获得奖项无数;高中就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李天一因打架被收容教养释放不到半年后,再次涉嫌犯下轮奸罪,其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得不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么好的家世、教育程度,为何这般不成器?
正如高尔基所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常年以来我们究竟忽视了什么?
质疑:父母光环“传承”给子女?
过早成名的他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优越的温床下,如果家庭教育不加注意,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4岁便成为中国最小的申奥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名师成为青年钢琴家且获奖无数、15岁开演唱会,高中时就读人大附中,其后留学美国……看看李天一的简历,无不令人艳羡。有人把他称为典型的“富、官、星二代”。如此看来,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李天一拥有了多少常人没有的优越条件?
李双江从小就教儿子弹钢琴、学唱歌,并多次父子甚至全家同台演唱,使李天一过早地成名。一路从国内名校读到国外私立高中,毫无疑问,李双江夫妇为其铺就了一条令人钦羡的“星光大道”,但出乎夫妇俩意外的是,儿子不仅没有阔步前进,反而堕落了,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这难道不与李双江夫妇的溺爱有关?仔细观察李双江夫妇对儿子的教育,功利教育占主导,这是他们教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换句话来说,在优越的温床下,如果家庭教育不加注意,很容易滋生“细菌”,孩子的行为产生偏差,如果未加及时矫正,便会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恶果。
早在2011年9月,当时15岁的李天一因为无证驾驶一辆宝马,和同伴苏楠在北京海淀西山华府小区门前殴打一对夫妇,并损毁他人车辆。事发后,李双江亲自探望受伤夫妇,并代子道歉:“我当兵50多年,真没想到我儿子做出这种事情,这真是违背了我自己的情感,我心里特别痛苦。”从李双江的话不难看出,他对儿子的失望。
其实,在更早之前,李天一打人后,曾高喊“我爸爸是李双江!”家庭的优越,父母的光环,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如何面对这些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不论怎样做,有一点可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把自己头顶的光环与下一代区隔开来,不要让下一代误用长辈的名气。
老来得子,父母溺爱的确也是人之常情。在电视节目上,李双江曾经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不能要求孩子样样都会”,多少流露出不忍对孩子严格管教的心情。的确,李天一多才多艺,比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会得多、学得多,但是很多孩子都懂得的,李天一却不懂那就是必须守法。他不到18岁,就拥有自己的豪车,还无证驾车;不懂得尊重他人,有点矛盾就大打出手。
误区:把孩子当作功利攀比对象
技艺与品格的内外兼修才是正途
有关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超过90%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失有关
“从李某的经历来看,我国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从历年的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的人数都不少。家庭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某从上一次违法到这一次涉嫌犯罪,间隔的时间并不长,充分说明了家庭监护责任的缺失。”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这样说道。
这次李天一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的青少年群体,在家庭教育和犯罪预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李天一”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家庭。
有关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超过90%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上一次李天一事发,李双江去看望伤者时曾表示“宁愿你们把我打一顿”,其护犊情深可见一斑。作为监护人,李双江应该针对儿子肇事,反思在家教方面的疏漏,调整教育方式,包括在生活方面从严管教,不再纵容,帮助儿子脱离原来的交友圈,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气。
撇开李天一“星二代”的身份,我们也要反思家庭教育中常被忽视的部分。让孩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很多家长和一些学校关注更多的是“技艺”。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们在闲聊时拿孩子的成绩、特长、名校、奖项等作为攀比、炫耀、竞争的对象,而品格则摆在了被忽略的位置。“考了前几名”、“有何特长”、“拿了多少奖”等这些都是家长们骄傲的资本,却很少有人把善良、正直、踏实、进取等品格当作最先考虑的成长目标,因为家长认为这些品质并不是孩子将来最核心的竞争资本。
最近网上一篇关于《射雕英雄传》的分析或许可以给家长一些启发。同样是英雄的后代,外表帅气智商颇高的杨康失败了,而智力平平老实木讷的郭靖却取得了成功。有网友总结其原因是“情商发展”:一个武艺高强,但飞扬跋扈;一个天资不高,却勤奋刻苦,内外兼修。可见,技艺与品格内外兼修才是正途。
国际上,法国于1882年率先开设了“公民训导”课,到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从理论上论证了“公民教育”的思想,德国政府于1918年以宪法形式保障公民教育的实施。此后,培养合格的公民就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从而让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接受良好的公民教育。学校的教育应该立足于今天并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今天和未来都需要的那种合格公民。公民意识的养成,虽然并不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毫无疑问责无旁贷。
正如易中天所言,中国教育的目标往往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其实,最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领域。
探索:“独生子”时代需要哪种教育方式?
一子肇事,既是家事也是社会事
不错,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但是“拼爹”不是“坑爹”的理由
公众人物、成功人士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不只是家庭问题,还关乎一定社会责任。教育的失败,对孩子来说,是极端不负责;对家庭来说,将带来悲剧;对社会来说,不仅有损公共形象,还易引发群体对立诸多“坑爹”个案所以升级为社会热点,就与其中夹杂身份、暴力、嚣张等元素有关。更何况,他们所处的时代,还需要纾解阶层分化的心结,搭建社会信任的桥梁。
现在李天一一事仍在持续发酵。毫无疑问,这首先是家庭教育失败的苦果。仅两年时间,从寻衅滋事被收容教养,再到涉嫌轮奸,年龄长了一岁多,但涉案之罪却不止升了一级。从官方公布的年龄来看,李天一仍属于未成年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对一个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他来说,也将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
一方面,目前为止,从公众对该案的关注、网民评价来看,不免有种过于情绪化甚至夹杂了看热闹的态度。资深媒体人杨锦麟表示,在“中国式教育”下,“李某仅仅是典型,绝不是唯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学校、社会亦是其师,一子肇事,是家事亦是社会之事,不健康的围观难以挽救问题少年。
在我国乃至世界,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他们易受种种原因诱导,以至步入歧途。特别是现在,多数父母都忙于奔波,不单是富二代、官二代,包括农村留守、在城市务工的青少年都缺少陪伴,在价值观、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一味贴标签对当事人家庭、当事人本身都没有好处。
另一方面,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李天一生于艺术之家,书法还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从一般意义上说,这样的教育是技艺训练外,应该也存在一定的人性培养。或许,我们不该以结果来论证李双江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更应反思为何这样看似正统教育却没有培养出一个知书达理、善良正直的李天一。摆在多数家庭面前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是在“独生子”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与常理背离的极端案例?
“星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则往往缺少这样的意识。对此,有评论说:“社会若纵容‘拼爹’,新一代若习惯了‘拼爹’而不思进取、难于独立成才,‘坑爹’案例就难免层出不穷。”不错,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但是“拼爹”不是“坑爹”的理由,根子上还是教育出了问题,人生价值观出了问题。不少网民认为,正是因为父母一次次替子女“擦屁股”、请求社会宽容,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星二代”们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心态,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不能忽视的是,环境改变人,外部的环境同样会使孩子变坏。不论是学校的“唯分数论”还是社会上“唯权论”、“唯钱论”,其最终结果将让孩子走入歧途。“李天一”不是一天炼成的,“李天一”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这次事件,不仅是当事者家庭,整个社会都需要警醒,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