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扶不扶倒地老人居然成了一个公共话题。最近的两起事件让此话题再次升温:一是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警方最终以老人涉嫌敲诈勒索立案;二是浙江金华八旬老人倒在地上五六分钟,市民不敢去扶,围成一圈等警察。
扶不扶倒地老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甚至成为网络热搜词汇。一旦有老人倒地,主动搀扶怕被讹,不去搀扶心里又过不去,这是人们最真实的矛盾和纠结。原本再简单不过的助人之行,现在却需要左右权衡,再三斟酌,实在令人尴尬。
“扶不扶老人”之所以成为一道难题,多少离不开几年来一些新闻报道和司法裁判的负效应,似乎做好事没好报,还很容易搭上一场官司。其实,与备受关注的某些“前车之鉴”和无良者相比,每天媒体未曝光的好人好事、凡心善举要多得多、普遍得多。拿最近几起老人倒地事件来说,热心施救者不少,且在偶然出现施救者被讹诈情况之后许多人都坚决站出来为之作证,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社会善良正义之心并不淡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处理此类事件的机制正趋于完善,以法律明断是非、鼓励向善的态度,无疑也给了好心人们更多的实际保护。
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每个普通人都行动起来,道德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整个社会风气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