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潜心科研,点石成金——人文学院袁逸颖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作者 : 孙晴     时间 : 2019-11-27

潜心科研,点石成金|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保研华中师大,科研的决心和勇气永不止步

姓名:袁逸颖

班级:人教161

保研学校及专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

座右铭:天道酬勤

个人荣誉:

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次)

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一次)

学业优秀奖奖学金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第四届杭州师范大学马云卓越师范生奖学金

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特等奖

全国第十六届挑战杯三等奖

杭州师范大学“挑战杯·恒逸”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项)

浙江省政治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

袁逸颖,中共党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师范)专业2016级学生。

主持、参与多项创业创新项目,他主持的挑战杯项目《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获全国三等奖、浙江省特等奖、校一等奖等荣誉。

曾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学术助理,参与杭州全书项目中《杭州运河(河道)文献集成》书籍的史料文字收集与整理工作,并任该书编委会副主编。在校期间获优秀学生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马云卓越师范生奖学金等荣誉,现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专业。

图片1

攻难起航:在未知中艰难摸索

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快递员堪称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以这一有代表性的农民工群体为突破口,展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弱势群体的真实情况,利用学科优势,占领学术制高点,一直是袁逸颖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指导老师的选题指导下,袁逸颖带领其研究团队自2017年起着手开展快递员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所作。”学术科研工作亦如此。袁逸颖的科研热情,在项目初始就备受挑战。

由于人们对快递员群体的了解不多,国内对快递员这类群体的研究基础极为薄弱。如何实现研究的创新突破?如何使理论研究更具学理性和科学性?如何将理论研究提升到为其提供人文关怀的新高度?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社会毛细血管般运行的脉络?成为困扰袁逸颖团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抱着将手中的“新苗人才计划”结题的初衷,袁逸颖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出发了——八月烈日曝晒,他们为了余杭区域的数据样本,牺牲暑期时间远赴33公里外的临平镇进行调研。B2C,一号线,仓前到临平,是每日四五个小时的奔波让团队成员们身心俱疲;位置错误,信息过期,地图app指示的快递网点的无效信息无数次打击着他们的信心;负责人不配合,被误认为暗访记者或行业竞争者而无情赶出,这样忍俊不禁的闹剧每天都在上演……“黑得连回家的时候父母也认不出我了。”袁逸颖笑着说。


图片2

袁逸颖参与项目调研(左一)

图片3

袁逸颖参与项目调研(右一)

艰苦的调研经历让科研团队饱尝苦涩,检验成果的“魔鬼”答辩又即将来临。答辩前的一星期,对于袁逸颖和他的团队来说,堪称“噩梦”。袁逸颖回忆道:“通宵练答辩、制作PPT、改文本,第二天灌杯咖啡继续去西湖发问卷,类似的这种经历,其实每天都会上演。”一个被命名为“挑战杯文本修改”的文件夹至今留在袁逸颖的电脑桌面上,里面的58份修改稿和20余份答辩PPT,是团队反复精校的成果,也是他毕生难忘的记忆。

团队成员南秀丽所在的文本组是团队中工作量最大、战斗时间最长的,她解释说:“如何从创新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用学术观点和理论来加持文本内容的分析,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我们研究中的难点穷首皓经,达旦通宵,袁逸颖和小伙伴埋身在理论书籍和学术论文的海洋里,彻夜未息的台灯光亮氤氲着他们艰苦而毅然的尝试。

疾风成长:在感恩中提升自我

课题研究停滞不前的时候,袁逸颖总能想起三年前自己的纠结和困惑,那是的他和所有新生一样——在新环境陷入迷茫,也在混沌中期盼着未来。

“我至今还能感受到那时,学长、学姐在新苗、国创等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时难掩的喜悦和激动,用一步步的努力交换来的回报,多么让人振奋。”袁逸颖说。那些拼搏和收获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见贤思齐投身科研怀抱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道阻且长的科研之路上,袁逸颖一路走来,骨子里那份珍贵的热爱和不自我设限的勇气,也保持着不“过期”不“褪色”的生命力。他说:“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做事的耐心和细心,整个过程是很‘磨人’的,遇到了诸多问题,需要一遍遍细致的修改。”作为负责人,他还当上了队员们的“打气筒”和“加油站”,向懈怠研究、精力不济的队员们传递着信心和能量。

图片4

袁逸颖在讲座上向学弟学妹分享大学心得

袁逸颖说,与项目初期的青涩相比,如今的成长和变化是自己都没有意料到的。这其中,他尤其要感谢学长学姐和各位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倾囊相助和慷慨包容,鼓励着他跨越重重藩篱,使项目从“幼苗”茁壮长大。

面对学术,学姐、老师等“过来人”总是十分认真严谨,从专业的视角提出新思路,给出研究的漏洞和缺点。为了让大家开阔视野,师长们还积极为团队成员创造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一次次学科竞赛交流会,为团队增添了新的活力,研究成果有了多次发声、获赞的机会。

在团队中合理分配工作及任务,写文献综述,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借鉴前人经验、获取有效信息、创新传统研究内容……袁逸颖坦言,前辈们的现身说教,渐渐地启发着他自己对科研工作的深度认知。而在他们的影响下,他自身也成为严谨的师长,在锻炼自身的同时,关注着团队成员的持续进步与成长。

不管日常工作再繁忙,身体再疲惫,袁逸颖从不缺席每一次团队的研讨,对大家提出的研究思路、回报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研究困难,他都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指导。“准备答辩那周,袁逸颖学长每天都审完我们的修改稿才休息。他是真正为课题付出的人。”项目成员南秀丽回忆道。

了解前人研究、细化方向、制定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架构文章体系、撰写和修改文章,层层深入,条分缕析。他们的研究见证了 “批阅数载,删增数次”的坚持,镌刻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磨砺,也收获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动,在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深入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进着。项目团队从城市融入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对快递员城市融入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在原有的四个传统角度的基础上,还新增了职业融入的维度,这是学术界具有独创性的举措,因为在这之前,以职业融入为第一维度的研究寥寥无几。

“我们在每个一级维度下面分设二级指标共18个,每个指标下再设计一些具体问题,一共有54个问题,在志愿者的借助下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收集到了五百多份样本。”团队成员刘倩解释说。答辩前,袁逸颖团队还在文本中加入了吉登斯的“结构-行动”分析理论,对快递员城市融入的制约因素和快递员的能动性进行了分析。

蜕变破浪:在坚持中展望未来

20195月,在浙江理工大学举办的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决赛中,袁逸颖的团队凭借项目《去留之间:快递员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荣获浙江省特等奖,收获了大赛评委的高度评价。近日,该项目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中,与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的项目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大赛本科生组一等奖的好成绩。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袁逸颖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逾两年的辛勤付出。


图片5

袁逸颖团队参加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并获特等奖(右二)


    科研竞赛方面佳绩连连,在外人看来,袁逸颖已然是闪闪发光的存在。但翻开袁逸颖的简历,获评“阅读之星”、参与图书馆书籍整理志愿服务等经历充实丰富,多次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他踏实苦干、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人文学院38届运动会新历史记录的功勋章里,有他奋力奔跑的汗水。

图片6

袁逸颖参加第三十八届运动会并代表学院创造新历史记录

袁逸颖的大学轨迹里,每一步都写满了勇敢和坚持。带领团队备战科研竞赛的同时,袁逸颖沉潜蓄势,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保研资格考试而日夜奋斗,他说:“我想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一个人,但我会尽自己的全力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不断钻研,不断学习,天道酬勤,坦然面对,他用这样的态度和精神为自己的三年学习和科研生涯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感恩着支持、帮助过他的亲人、老师和同学,也在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如今,他已成功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专业,他的故事将在武汉江城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继续书写。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未来三年,他希望自己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做好学术规划,同时充分利用新平台的各项资源,探究目前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而作为一个研究生党员,他将在党组织里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继续影响身边的人。


快速链接

关注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

官方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1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hsdxfb@163.com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