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11月6日校辅导员发展中心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一行6人赴南京参加“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主题学术研讨会,并走访东南大学,以提升辅导员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育人实效,加强校际间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思政工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主题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与东南大学主办,“江宁-昆山”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承办,共有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江苏高教》、新华日报社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全国各地高校和学术期刊杂志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了本次大会。
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认真参与了此次主题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专家报告与分论坛报告等全部环节。此次学术研讨会大咖云集。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刚教授作题为《在场域拓展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关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作题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的场域创新》的专家报告,提出思想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权,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就、愿景和奋斗精神。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作题为《在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培养时代新人》的专家报告,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实践育人的理论,强调思政课应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必须要加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培养时代新人。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田鹏颖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意义》的主旨发言。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现代化理论;蕴含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力量;蕴含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历史脉络;切实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集群(学部)部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王永贵教授以《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为题,从微观视角切入,探讨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打造思政场域。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其昂教授作题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思维与历史自觉》的主旨发言,着眼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思维和历史自觉。他提出,应当掌握社会体系思维、社会关系思维和社会主体思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代玉启教授作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的类型与走向》的主旨发言。代玉启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语境、环境和场域。他梳理了自运行场域、依托式场域和泛在化场域三种场域类型。上海理工大学政治与法治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卢岚教授以《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思考》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科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为题作主旨发言,提出应当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空间与阵地,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建构实践育人共同体。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汉辉教授作题为《昆山基地特色和运行畅想》的主旨发言,介绍了昆山基地的运行特色和发展方向。随后,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分别前往三个分会场参与研讨交流。
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前往东南大学开展实地走访与交流,围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职业发展情况、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建设、高校辅导员协会建设发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情况、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情况、网络思政教育等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以期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水平探索新路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子邮箱:xgbxsc@hznu.edu.cn